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美丽乡村

文章导航

建德:百里诗画享田园

  建德:百里诗画享田园

  朱 言

  近年来,建德市围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无违建市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内容,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生态优美、生产富美、生活和美的“三生三美”建德。全市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涌现出一大批“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先后创成首个全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四夺“五水共治”大禹鼎并获杭州市首座“银鼎”,杭州市2019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区县(市)。

全域推进

这里百花齐放

  一江流韵一江诗。唐代诗人孟浩然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写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水清、风凉、雾奇,今天的建德下涯镇之江村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大量摄影爱好者追逐。这里正在打造一个以千亩良田、万亩山林为基础,以半岛奇雾的桃源生活体验为特色,以引领建德农业产业转型为目标,集现代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之江半岛农旅产业新生活体验园。

  漫步在建德的山野溪涧,目之所及,一个个景区村庄脱颖而出,勾连、协同周边更多的美丽村落联动发展,之江村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明星”节点。

  近年来,建德从全域视角定位,突出整体思路和品质导向,强化多规合一,把建德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规划建设。以“建德至善、大美至简”为主题,实施一廊十线全域提升行动,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主题民宿及旅游景点等串点成线、联网成片。

  立足“一线一主题”,实现线上精美,立足“一带一风景”,实现面上精彩。重点打造“拥江发展”的跨镇域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实现景域之间景观带相接、景点相连,把“点上盆景”建成“面上风景”,形成完整的美丽乡村骨干网布局。

  全市统筹“一盘棋”。建德以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系列“组合拳”为抓手,通过“八美联动”建设,推进美丽建德全域化发展。在全市形成“一轴一廊五片十线”空间布局。“一轴”即以新安江富春江为主轴,“一廊”即以320国道为主干廊道,“五片”是指新安江主城区、航空小镇、高铁新区(黄饶半岛)、环三江口片区、西南片区,“十线”分别为康养莲花线、三江诗路线、莲乡古村线、通儒葛塘线、乡创胥溪线、橘香休闲线、水润江南线、稻香农创线、灵栖洞天线、浙人寻根线。

  规划管控“一张图”。坚持目标导向、趋势导向、问题导向,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建德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最美乡村设计师海选,成立市级设计团和专家指导团,出台《建德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在全域谋划、统一管控、高质高效上做足文章。

  串点成线“一张网”。以沿江、沿湖、沿溪、沿路、沿产业带等区域的村庄为创建重点,以精品线路、特色精品村创建为引领,综合提升村庄的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和产业开发水平,实现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全域提升。

提质升级 这里愈发秀美

  在乾潭镇前陵村,党员张树华夫妻俩亲自动手做起了旧屋改装,后院做假山,前院改亭台,老旧庭院变成美丽花园;村民代表何光宏做了竹编鸡棚,砌了小花坛,种了花草,摆了盆景,院外美丽大方,院内物品整齐有序。当越来越多“美丽样本”通过微信群扩散后,“以群众推动群众”效应逐步显现,群众开始主动要求党员干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把美丽乡村真正当成了自家事。

  该村以“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为载体,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群众先动手、后伸手,既让群众的创造力尽情迸发,又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前陵村,美丽乡村被赋予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建德始终把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坚持分类指导、建管并重、注重长效,实现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的变革。在“环境革命”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真正建成整洁、美丽、宜居的乡村,这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村庄建设走出“似曾相识”,就更加重要了。

  千鹤妇女精神纪念馆、鹤家童馆、千鹤书房……近年来,梅城镇千鹤村以传承弘扬千鹤妇女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为主体,树立“千鹤妇女精神”品牌。据介绍,村里引进社会资本,打造了千鹤民宿,另外重点推出“千鹤一面”餐饮产品,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一个新亮点。

  而有“中国草莓之乡”美誉的建德杨村桥镇,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草莓种植。如今,“草莓小镇”越叫越响,这里将打造集草莓种植、产品加工、田园观光、养生保健、休闲度假、新城开发于一体的草莓全产业链标杆小镇、以草莓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示范小镇、以地域特色产业促进城乡统筹的样板小镇。

  在建德看来,美丽乡村有“个性”才有“活力”。美丽乡村的“个性”,应体现在与本地实际结合上。美丽乡村多做“个性”文章,才能让美丽乡村建设走得更远,更具“活力”。

  建德立足“一村一品”,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严格执行《建德市美丽乡村建设“七多七少七不”管理规定》标准,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不顾条件的大拆大建、不破坏自然生态,避免“千村一面”,实现“各美其美”。

  “我们坚持‘一线一特色’,以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风情小镇等项目建设为依托,示范推广之江村、三江口村等一批未来乡村发展模式,谋划实施融环境优美、文化特色、产村融合、治理有效为一体的精品线,拓展美丽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打造出‘线路可看、经验可学’的美丽乡村建德样本。”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活力激发 这里富美安然

  村里开设的乡音讲习堂、小人书图书馆、火花展览馆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由村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辣椒酱、翠冠梨、蓝莓和茶叶等四大主产品,有力促进群众增收。

  近年来,三都镇镇头村以镇头水库建设的故事为突破口,打造“镇头大队”文化IP,并以此创建了一系列以镇头水库故事为原型的旅游景点,建设出一个有时代烙印的归属地和精神家园——文化礼堂。镇头村也由原先的“无优势、无特色、无产业”的三无村发展成现在的“有故事、有文化地标、有特色产品”的网红村。

  “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只采用一个模子、单一思维推动村庄经营,是远远不够的。” 建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建德充分挖掘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农耕特质和人文底蕴,坚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打造乡村知名品牌,让乡村特色元素融入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的跃迁。

  强化产村融合,增强乡村发展动能。坚持产业为本,强化引导和扶持。打造“一镇一业”品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建成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经营主体明确、组织程度较高、助力消薄增收的山区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乡镇。草莓小镇、橘子小镇、稻香小镇、荷美小镇等一批产业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全市共培育民宿325家,民宿示范村8个。莲花戴家民宿等还成为杭州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农家小吃多样化发展。严州府菜点制作技艺、倒笃菜腌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榨油技艺和莲籽生产习俗、腌腊技艺等9项技艺被列入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特色夜经济,着力打造乡愁产业。以“寿昌味道”“寿昌909”品牌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夜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建德市夜间经济新地标和网红打卡点。比如寿昌镇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1万余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690余万元,其中夜间经济占比超60%以上,拉动作用明显。围绕“留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积极推进“乡愁+”,把“记得住的乡愁”变成“带得走的乡愁”,把乡愁地图转化为乡村旅游图,促进民宿(农家乐)和美丽乡村农旅综合体加快发展。

  创新农业模式,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农业直播经济发展,以建德果蔬乐园品牌为平台,制定年度农产品直播方案,选择青年干部亲自上阵,示范带头农产品直播带货,截至目前开展直播带货60余场,实现直播销售1.5亿元。以举办第二届杭州市农创客大赛为契机,通过比赛营造农业创新创业氛围,以比赛招引新型农创客主体项目落地建德。比赛期间累计吸引60个农创客项目参赛,12个项目获奖。

  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江南鱼乡的气息弥漫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今天,三江口村充分利用山水生态资源,深入挖掘“九姓渔民”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三都渔家”风情,已成为省内外远近闻名的渔家村。

  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园,是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垃圾分类引入“互联网+”新理念,农村污水处理“接轨”城市,是新型农村社区的典范;村民掀起自主创业热潮,勤劳致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建德美丽乡村建设所要努力抵达的幸福彼岸。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27 建德:百里诗画享田园 2020-11-23 浙江日报2020-11-2300005;浙江日报2020-11-2300006;浙江日报2020-11-2300008;浙江日报2020-11-2300009;浙江日报2020-11-2300013 2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