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县市长带货,要收的不仅是流量

  直播带货,正当其时。不仅网红,一夜之间,各地书记、市长、县长等官员也争当带货主播,为地方产品拓销路、为地方经济搏流量。5月13日,嵊州市一位市领导在直播中化身线上导游,带网友一起走进越剧小镇,体验嵊州非遗、品味嵊州小吃,引来不少关注。

  官员带货的效果有目共睹。这一方面源自直播经济本身的能量,另一方面源自官员身份带来的反差感、官员背书带来的信任感。一反传统印象里正襟危坐的官员形象,到直播间与网友互动聊天,甚至不惜在镜头前大快朵颐当“吃货”,这本身足够吸引人。而以官员身份推介产品,宣传效果也是广告所无法比拟的。明白这些,就不难理解某县市长两小时20万斤椪柑的带货成绩了。尤其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官员直播深度赋能乡村产业,起到了拓销路促消费、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的巨大作用。

  官员带货如火如荼之际,也有必要问一句:带货带火了之后呢?直播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也会在下播的一刻散尽人气。书记、市长、县长们毕竟不是李佳琦,不能反复播、经常播,如何让流量影响长长久久,才是这种创新的关键所在。要实现直播效应最大化,应从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两个维度发力。

  由外而内,产品品质要过硬、产业生态要健全,就会有回响。直播只是形式,产品才是内核。一次直播背后是整个产业链上百姓的生计,经不起“翻车”。不管推介的是农产品还是文旅产品,产品品质经得起检验是最基本要求。好的品质离不开政府治理效能的累积,平时产业搞得好、搞得旺,只差销路,直播点个火就能烧起来,品牌才能打得响,产业才能带得火。

  由内而外,官员要在直播中深化市场观念和互联网思维,提升对相关产业的认识,为今后的决策提供思路。一次直播,既是产品供与需的链接,也是主政者与市场经济的链接。在亲身实践中触摸市场脉搏,获得对互联网经济的感性认识,将这种另类调研的成果贯穿到以后的服务中去,不断引导地方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也就真正不虚此行了。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书记、市长、县长们不怯场、敢挑担,与新兴事物亲密接触,与老百姓一起共渡难关,本身是改进作风的创举,也是为民情怀的写照。鼓励之余还得提个醒:直播所带之货是产品,不是官员本身,万万不能本末倒置。某些地方出现的形式主义的做法,当引以为戒。要善用直播这个形式,在撬动一方经济的同时让自身与百姓走得更近,与时代走得更近。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县市长带货,要收的不仅是流量 2020-05-15 20847695 2 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