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孔雀东南飞 智创衢时代

衢州市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三)

  孔雀东南飞 智创衢时代

  衢州市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三)

  梅玲玲 杨 洋

  人才聚,则事业兴。

  钱江源头,三江汇口,风起云涌,万象更新。

  近年来的衢州,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述说着发展的故事,广大人才在创新一线,挥洒汗水、贡献智慧,用实际行动证明:衢州,未来可期。

  眼下的衢州,已形成“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摆上战略地位,以人才的大集聚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意识。特别是面对一二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衢州市人才事业依然呈现出昂扬的发展态势,率先全省设立“人才飞地”,率先在东南地区创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一流人才、青年人才加快集聚,去年连续4个月数字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衢州市秉持全开放的人才工作理念、创建全融合的数字经济“一号院”、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人才、常驻六大“飞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提供全场景的人才优质服务……随着一项项人才工作的落地生根,为衢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第一动力”。

筑巢引凤 推动数字经济加速跑

  “去年1月至10月,衢州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8.9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3.8%;数字经济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1.4%;新增数字经济企业246家,规上12家;数字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2.5%,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日前,统计部门公布的这组数据,展示了衢州数字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

  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抓住数字经济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这两年,衢州把数字经济作为“两大战略产业”之一来培育, 相继与阿里巴巴、网易、深兰科技、华为、海康威视、浪潮集团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引进优质项目,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衢州在前年11月成立全国第一个实体化运作的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去年7月12日,东南院又首次走出衢州,在衢州海创园成立分院。

  研究院取名为“东南”,正应此意。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让定介绍,研究院融入南孔文化“东南阙里”之意,立足衢州、辐射东南、面向全国,期望海纳数字经济英才,形成“孔雀东南飞”的生动局面。

  如其所言,研究院以产业数字化、推广应用、平台建设“三为主”,总体架构为“11N11”,即1个专家委员会,1个联合实验室,N个研究中心,1个产业联盟,1个产业基金。同时,选派精干力量组建工作班子,量身定制国内领先专项引才政策,大力引进海内外数字经济领军人才;组建研发中心及研发团队,广泛开展院企、院校项目合作,先后注册成立2家科技公司开展技术成果转化;积极创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本地数字经济企业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在各县(市、区)以及衢州海创园、华友公司成立8家分院。

  研究院成立一年来,专家委员会共吸纳潘云鹤、毛光烈、杨小牛、南存辉等29位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院士专家和知名企业家,研究院已组建研发中心5个、研发团队13个,分别由悉尼科大、北邮、复旦、中山等知名高校数字经济领军人才领衔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共集聚硕士及以上数字经济人才114人,培育数字重点和示范点企业100家,实施数字化项目100个,并成功申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取得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

  引进领军人才,带起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产业。依据这样的人才理念,衢州发挥一流人才的杠杆效应,通过人才工程建设,形成一个个团队,服务全市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经济区域、传统支柱产业、新材料新兴产业一线。

  从“筑巢引凤”,到“为凤筑巢”,再到“引凤筑巢”,衢州努力突围人才之困,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提质增效 打造平台聚才升级版

  经过衢州设立在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孵化科技飞地”的成功孵化,日前,浙江派迪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里正式竣工投产,实现了高新技术从科研到产业化的蜕变之路。项目达产后,在这块900平方米的场地上,将实现年逾亿元的销售收入。

  浙江派迪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衢州结缘,源于常驻张江“飞地”开展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

  为建好用好人才“飞地”,衢州抓住机构改革契机,率先全省成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对接办,精心挑选40多名专业干部组建5个“双招双引”推进办,常驻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六大“飞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定期研判人才项目。同时,高标准推进衢州海创园二期项目建设,调整优化“飞地”运营管理模式,积极落实杭衢人才同城待遇,为人才项目集聚提供更优保障。

  “飞地”成为衢州人才工作的一张金名片。在 “双招双引”推进办的推动下,“飞地”累计引进各类人才项目232个,引进硕士博士等各类人才500余人。目前,衢州海创园已入驻企业190多家,吸引博士硕士等海内外高端人才310余人,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衢州“融杭接沪”的桥头堡。

  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如何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与本土资源要素禀赋有效结合?

  衢州以海外高端人才创业园为基础,按照“一核多点”规划布局,以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高新片区为核心,六大“飞地”为节点,着眼强链补链,促进智慧产业与新材料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学材料为主导的省级海外高端人才产业园,大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高端化学材料专业人才,切实提升衢州人才国际化水平。

  产业园已集聚海外高端专家42名,领衔创办企业130家,集聚化工产业研发人才4000多名,形成了完整、齐全的产业图谱,成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的电子化学品材料生产基地,氢氟酸等产品性能国内领先,特别是含氟电子特气性能打破了国外垄断,电子化学品年产值已超20亿元。

  此外,衢州还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和浙大衢州研究院,重点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定向培养人才,浙大26位教师团队顺利进驻,首批26名硕士研究生入学,浙大衢州“两院”院长任其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多个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启动实施。

办学授课 做优乡土人才基本盘

  “注意,这道菜的奥秘在于面粉和泡打粉的比例要为7比3。”在开化县密赛村“密赛柒号”的农家乐里,开化百年老店大兴饭店的主厨何峥嵘给村民们上了一堂农家菜烹饪课,这也是开化县芹阳办事处为村民准备的乡村振兴讲堂课程。

  乡村振兴讲堂上,讲衣食住行、种地养鱼、就业致富。讲师中,既有学院派的专家教授,也有“土秀才”“田大嫂”来谈经验、讲政策、说市场,讲的都是村民用得上的,因此课堂气氛热烈,受到了村民的欢迎。

  依托乡村振兴讲堂,衢州组建乡村振兴融媒体中心,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建立涵盖专家学者、在外能人、知名乡贤、田间能手等2100余人的讲师库,借力大数据手段推出“线上+线下”课堂,广泛开展致富技能培训和产业服务培训,并组建568支送学服务团流动教学、上门送学。同时,通过评选“乡村百师”、举办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实施“强乡壮村百团”行动,不断做大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基本盘。

  讲堂既“富”了村民脑袋,又“富”了村民口袋,讲出了经济效益。月嫂、育婴嫂收入高、行情俏,有相关技能证书的月嫂,在市场中更有优势。有了乡村振兴讲堂,在村里就能参加月嫂培训。常山县打造“常山阿姨”品牌,草坪村就是培训基地之一。去年,该村已经完成了3批培训,160多位阿姨拿到了证,月收入平均上涨1000元。金牌月嫂徐金仙从乡村振兴讲堂“毕业”后,去杭州工作,目前月收入13000元。

  龙游县“飞鸡讲堂”,采用“现代数字农业+绿色标准化养殖”模式,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龙洲街道山底村“龙游飞鸡”培训基地这些天人头攒动,村民们在学习新一期的飞鸡养殖技能。“养鸡遇到的问题,课堂上都能立即解答。”一早来参加培训的谢女士说。

  “飞鸡讲堂”通过“领养+回收”提高农户学习积极性。从去年8月开讲以来,培训并新增养殖户近千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

  据统计,衢州全市1402个乡村振兴讲堂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4400余场,乡村振兴学院师资中教授以上专家超过120人。通过专家教学、平台实践,衢州全面打响了“金牌月嫂”“常山阿姨”等“高薪草根”乡土特色人才品牌,年内新培训乡村振兴特色人才3.5万人。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大学生教育渠道,衢州组织部联合电大开设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班,120名农民学员已开学。此外,年内评选了100名“乡村百师”,举办了首届乡村技能大赛,培育选拔出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振兴特色人才。

打通整合 实现人才服务零跑腿

  人才引进来,还须用得好,留得住。

  衢州创新打造人才服务“一站服务、一掌办理、一网整合”“三个一”模式,让人才从“跑一次”变“零跑腿”,在不同的场景都享受到优良、便捷、周到的服务。

  “前些年,我从国外回到北京发展,如今我又从北京回到了家乡发展,是家乡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派迪畅的创始人孙乐说,衢州实行的人才服务模式,让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直线提升,办事只需“最多跑一次”,有时甚至一次都不用跑,在掌上就能办。

  通过推行人才服务“三个一”模式,衢州全面推进人才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衢人才到人才服务窗口可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当场办结人才备案、公积金贷款、人才公寓申请等10多个服务事项。目前已受理人才服务事项1377项,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已达1.1亿元。同时,各类人才可通过“浙里办”“浙政钉”APP随处办理事项、随时掌握进度,让人才从“跑一次”变“零跑腿”,享受到了极大便利。人才奖励资助“一件事”办结时限由原来的5个月大幅缩减至1个月内。高效优质的人才服务成为衢州引才留才的一大法宝。

  留才,关键在于留住人才的心,衢州积极营造利于人才生活和发展的“软环境”来黏住人才的真心。

  依托人才联谊中心,江山探索完善人才事项一站式服务,免费为江山市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活动提供会议室、洽谈室,以及会议桌椅、投影仪、话筒等会议设施。为确保人才联谊中心全年开放,选派一名人才办副主任常年驻窗工作,并由组织部干部在节假日、双休日轮流值班,保证全年接待人才。同时,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促进人才“店小二”升级为人才“保姆”,从“按需服务”升级为“全方位服务”。

  为丰富在衢人才的日常生活,衢州推出人才服务全景导航,把人才日常所需的信息整合上线,为人才提供“好看”“好听”“好玩”“好吃”“好学”“好创”的便捷式、自主化信息服务,帮助人才更好地融入衢州生活。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孔雀东南飞 智创衢时代 2020-01-07 浙江日报2020-01-0700005;浙江日报2020-01-0700008;浙江日报2020-01-0700009;浙江日报2020-01-0700007;浙江日报2020-01-0700010;浙江日报2020-01-0700011 2 2020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