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果案,这一次没有误读
王玉宝
5月28日,云南通报孙小果案,对于“孙小果父亲是谁”之问,有关方面给出说法:其父为昆明市某单位职工,已去世。同时,还对孙小果案的查处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披露,对案件目前已查处的相关徇私舞弊人员予以公布。可以说,虽然案件仍有疑点待澄清,背后有没有更大的“保护伞”还有待进一步深挖,云南方面多少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
孙小果者,何许人也?别的不多说,此人1998年被判死刑后,不仅没有被执行死刑,反而离奇地“亡者归来”,成为昆明夜场呼风唤雨的“大佬”,继续为非作歹。仅从此点看,人们对真相的期待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对正义和真相的期待,可以从前天涌现在网络上的对一则新闻的大面积误读中看到戏剧性的折射。
5月27日,媒体出现这样一则报道:记者获悉,近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将孙某某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涉嫌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一案移送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审查逮捕,该案系中央督导组交办案件,经该院审查后,批准逮捕8人,不批准逮捕1人……
报道很短,表述也很清晰。但问题就出在,偏偏这则通报中巧合地集齐了这么几个要素:“昆明”“孙某某”“恶势力”“中央督导组”……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人们很自然就来了个“完形填空”,把“孙某某”对号入座成了“孙小果”。如此误读,以至于相关检察院不得不站出来尴尬喊话:你们搞错了,此孙某某非孙小果啦!
这误读也别有“内涵”。因为它恰恰反映了孙小果一案发酵至今,舆论已经高度敏感,形成了对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的强烈期待和预判心理。误读,恰恰折射出公众对正义的信心和期待。
媒体报道,前几天,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专门听取了孙小果案件情况汇报。5月24日,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向云南反馈督导情况,特意点到孙小果案,要求办成铁案,并将适时回头看。云南方面也表态,将对存在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的犯罪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全国扫黑办也将此案列为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正是在中央和云南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孙小果一案才重新回到聚光灯下。
时代已变。今天的中国,还会有哪种能量敢让如此“离经叛道”的案件继续石沉大海?相信案件真相彻底大白于天下的一天迟早会到来。有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的督办,有云南省委鲜明的表态,不要说黑恶势力,连背后的“保护伞”都是此次行动打击的重中之重。如此格局之下,孙小果岂能再次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