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五周年述评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罗争光 安蓓 胡浩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16个字描绘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图景。
回望历史,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值得铭记。
40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5年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
闯急流、涉险滩、立柱梁、破藩篱,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夯基垒台、积厚成势,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2018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明确机构改革任务书,对全面推进改革进行动员部署。
至此,我国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出炉”,意味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部署全面进入“施工期”。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既是一项涉及全局的顶层设计,又是一项着眼长远的制度安排,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极高的浩大工程。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系统配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色。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2018年11月14日,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5个直接涉及海南的改革方案,从税收、财政、旅游、消费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
这是党中央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深化海南改革开放作出的顶层设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5年来,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形成大潮奔涌之势:
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统筹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格局;部署开展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建立“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实现我军力量体系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5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推出1932个改革方案,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着眼长远、谋定未来。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目标直指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适应的难题,成为破解农村土地问题、释放农村活力的再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紧随其后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将“有恒产者有恒心”写进中央文件,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下了期盼多年的“定心丸”。
改革开放之初,以“红手印”为鲜明标识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释放了中国农村蕴藏的无限活力。过去5年,关于“产权”二字的重大改革,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短短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眼界,引领重大改革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扎实迈进。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推进。
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更多的是边试边改、各个击破,那么过去5年的全面深化改革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需要密切配合。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对其深化改革系统集成的成功经验给予肯定。
上海自贸区之所以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结合自身条件,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登记制度、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推出了系列配套改革举措,环环相扣、协同推进,形成了改革强大合力。
从一个领域内各项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到相关领域改革的统筹协调;从抓改革措施出台,到抓改革项目落地;从科学把握改革时机、力度、节奏,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将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抓在手中,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部署的改革任务一体谋划,使全面深化改革翻过一山又一山、一浪更比一浪高。
攻坚克难、勇往直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改革步入深水区、攻坚期。下一步,改革将何去何从?
“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
从此,中国改革再出发,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5年来,以制度完善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核心议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近年终,一张“清单”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发布。以此为标志,中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真正实现“非禁即入”。
世界没有先例,这项重大制度创新,释放了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的强大决心和勇气。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大理论突破,深刻改变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市场壁垒;价格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改联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年来,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重点领域基础性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频频破题,一些多年久拖不决、久攻不下的难题逐步突破。
5年来,以制度构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步入更高质量发展轨道。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难点。
时近年末,安徽、浙江两省完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三轮续约。
6年前,新安江流域“亿元对赌水质”开启生态补偿新机制:年度水质达标,下游浙江付给上游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3年后,“对赌”金额升至2亿元。
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沿江生态保护动力将进一步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
科技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发展新引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城乡区域发展空间和潜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展开美丽中国新画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5年来,以制度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
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判断。
全面从严治党,比营造“不敢腐”的态势更难的,是构建“不能腐”的机制。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双重责任制,加强巡视监督和派驻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坚持立行立改,抓具体问题,出硬招实招,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唯有以改革破旧立新,以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不断释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5年来,通过以立法适应改革、以改革推动立法,制度化法治化迈出崭新步伐;通过以监督推进改革、以改革强化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以协商助力改革、以改革创新协商,推动实现更为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全国人民迎来2019年的第一个改革“红包”。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将正式实施。租房子、买房子、养孩子、赡养老人等6个方面的大项支出将可抵扣个税,为广大纳税人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这一着眼优化税收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惠及百姓民生作出的重大改革决策,可以追溯到5年前。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包括“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在内的大批惠民、利民改革举措。
得民心者得天下,惠民生者利长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深情表白:“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最鲜明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生改革举措出台的密度、实施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之后,民生政策顶层设计的制定出台和铺展落实陡然提速。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加人民获得感”。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也是凝聚改革合力的最大公约数。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百姓最关切的问题改起,5年深改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
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助力民生事业。
2018年盛夏,青海海北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处海拔3000多米的草场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这里是一起承包经营权权属纠纷的强制执行现场。依靠法律武器,72岁的执行申请人费婆婆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700多亩草场。“执行难”这一司法痛点正得到有效化解,公平正义的阳光,凝聚起人民对公正的信心、对法治的信仰。
弥合户籍“鸿沟”打破城乡二元化壁垒,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脱贫攻坚“精准滴灌”让超过68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城乡养老并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打破“一考定终身”……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5年来,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指向。
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在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黄明又有了新的工厂。
黄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也是“黄教授”熟食店的创始人。
怀揣着把科研成果应用到肉制品加工的理想,他将第一家熟食店开在了学校旁。2017年,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利好,给黄明打了一针强心剂。目前,他在南京已有十几家品牌连锁店。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借力市场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多方共赢格局初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拥有丰富的精神食粮……
5年来,改革,激发起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让活力竞相迸发。
这份获得感,来自改革能落地能见效。
盯住“最后一公里”,狠抓改革落实,才能让“以人民为中心”说到做到。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要一诺千金,说到做到。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各项改革相继落地、渐次开花。
从推动抗癌药降价到加快药品审批,从改革学前教育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改革落地生根带来的获得感,为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高分。
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一部分已落地见效,一部分正加紧落实。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一个好成绩,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