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山家野笋香

  不知不觉,冬天悄悄来临,又到了农村挖冬笋的季节。放眼望去,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淡黄的冬笋却顶着风霜雨雪,不屈不挠地向上生长。我轻轻地走在竹林里,怕踩痛埋藏在泥土中的每一根冬笋。

  位于偏远山区的老家,村前屋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茂林修竹。有的竹子高达10多米,有小木桶那么粗,四季常青,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清晨,万道霞光射进竹林,整个山坡就显得更加绚丽迷人,充满诗情画意。

  小时候,一到冬天,父亲就带着我,肩扛锄头,像野兔一样钻进竹林挖冬笋。

  父亲说,挖冬笋,一般在阳历11月中旬至次年的2月初,如果不及时挖掉,它也不会冒出土面,而是自然腐烂,化作春泥,滋润春笋生长。而春笋,一般受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就会破土而出,因此有雨后春笋之说。

  挖冬笋是个技巧活。身为教师的父亲,像教育学生一样耐心地对我说,挖冬笋,要有的放矢。首先,看竹子颜色。一年内的嫩竹是不会长笋的,嫩竹表面颜色比较浅,颜色越深就越老。

  其次看土质松紧。最好选土层比较松的地方,要看地上的裂缝,竹株最下一盘竹枝伸展的方向与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此方向观察地面,凡见地表有土块微微隆起、松动、开裂的地方,用脚轻踩有松软感则是有笋的征兆。

  其三,看结笋方向。年长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笋结在竹鞭的分鞭上,一般在母竹的后方。

  父亲告诉我,冬笋形状弯曲,基部尖瘦,笋壳干裂老化,冬至以前长出的基本不会转化为春笋,这种是可以挖的。而那些基部丰满、根部发达、笋壳嫩而紧紧包裹笋肉的则是来年转化为春笋,破土成竹,促进林地繁盛的根本,需保留,最好不要采挖。

  刚开始挖笋时,由于没有掌握技巧,一顿乱挖,像野猪一样乱毁,一锄下去,挖破了几根粗壮的笋子,好可惜。

  后来,父亲叮嘱我,开始挖笋时,不要太用力,要沿线路拨开泥土,先在竹子基部附近浅挖一下,找出黄色的壮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笋。

  由于父亲掌握熟练的技巧,每次挖笋回家,背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自家吃不完,就加工成笋干,或送几根给邻居,或挑到市场上去卖,再买点新鲜肉回来炒笋。

  冬笋是公认的笋中皇后,比春笋肉质更细嫩,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素有“蔬食第一品”之美称。古往今来,人们喜食竹笋,视其为美味佳肴。大画家吴昌硕有诗曰:“客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每年冬天,即使工作再忙,我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拿一把小锄头,驱车去郊区的竹林里,用父亲传授给我的办法,挖几根埋藏在泥土里默默生长的冬笋带回家。否则,它们烂在泥土里实在太可惜了。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根有价值的冬笋,发现人才就像发现冬笋,要善于发现被埋没的“冬笋”,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山家野笋香 2018-12-09 8852900 2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