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染整厂定型车间主任步正合——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个孩子
本报记者 王庆丽 整理
我是一名“新临海人”,能够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来北京出席人代会,我感到十分光荣,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为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发声呼吁。
我来自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一个山清水秀、距离成都约400公里的小县城。中学毕业后,我在家乡的石材厂里工作过五六年,也因此结识了一些来自浙江的朋友。他们多数都是过来做生意的,工作起来勤快又认真。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让我对浙江这片热土充满向往。
2003年,我和妻子一起,从四川来到临海杜桥镇东海翔集团工作。15年间,我从一名普通工人做起,通过自学染整知识,不断改良生产工艺,完善管理制度,最后成为定型车间主任,并多次被评为集团先进、集团十佳标兵。
如今,临海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事业,也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怀。然而,在生活中,我也经常听工友谈及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困难的问题。春节前后,我回到自己老家,走访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听到的也是期待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呼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深知,只有注重教育、加强学习,不断吸收各类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抓住每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其生活经历的特殊性,教育问题更应得到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既是我国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今年我的建议主要内容,就是如何通过健全入学政策、完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享受到与本地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本报记者 王庆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