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能“偏科”
刘乐平
“有些年轻孩子宁可去买2万元一件、带有这个加拿大商标的羽绒服,也不愿意花费2000元购买一件质量非常好的国产羽绒服。”这个无奈的“告白”出自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之口。据媒体报道,“加拿大鹅”这个国外羽绒服品牌在几个月内突然火了起来,“3分钟买光一家店的货,中国游客疯抢”。
这个故事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几年前,“去日本抢马桶盖”引爆了舆论场。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注意到此事,还主动提及。后来有媒体调查发现,这种马桶盖原来产自杭州下沙,再次引发了众人的反思和热议。
其实,在许多领域,我们在技术、制造水平上并不输给洋品牌。消费者之所以不买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中国品牌的不够信任。
邱亚夫代表口中的“年轻孩子”为什么愿意花国货10倍的钱,去买“加拿大鹅”?不同消费者选择它的理由可能各异:品质好、颜值高、穿在身上有格调……总之,市场自己有腿,消费者往哪走是最最真实的选择。
一篇热传的网帖,从设计、营销、品牌、渠道等方面比对了某国产品牌羽绒服和国外知名品牌的差别。比如营销手段,有网友吐槽,“拥抱着自己10年不变的老广告片和单一的营销方式”。对于实体销售,一些国产品牌羽绒服现在仍然严重依赖于门店。在商场、大型购物中心里,它的专柜少之又少。殊不知,人们早就不大会为买一个东西单独去“门市”了。
产品质量、销售渠道、消费体验……这些诉求指向的其实就是品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创新因子”的注入与激活。今天的消费者见多识广,品牌所对应的早已不再是排浪式、模仿型的需求,而是个性化、品质化的新需求。消费升级的大潮中,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抛弃,只有创新一条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创新驱动是企业由弱到强的强大引擎。记者在与一些企业家交流时,经常能听到加大科技研发、加强自主创新等表述。平心而论,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一些领域也存在“偏科”严重的情况。
大到一个国家,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小至一个企业,创新驱动也是一个系统行为。在采访一位来自医药业的人大代表时,他的一番话令记者感触颇深。“为什么一样的产品,有人能卖1个亿,有人却能卖10个亿?”他说,就新药研发而言,有时候攻克市场比研发更重要。因为研发的成果只有得到市场认可,才能创造效益,才算得上成功。
当今时代,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早已是全球性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研发、质量等环节,还要在品牌、设计、营销、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创新不 “偏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才会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