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从采访之“难”
看代表之“专”

  前几天,一名代表跟我说:“两会也是你们记者的一次‘履职’啊!”

  这句话说得挺形象。今年两会开幕以来,我们排着长队去现场听会,见缝插针找采访机会,想尽办法策划圆桌会,奋笔疾书记录两会……每一个记者感觉都是一路小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两会采访越来越“难”了。

  “难”就难在专业。比如在全国人代会上,采访代表时最常见的采访开场白是——“这次大会您关注什么话题”“带来了什么建议和议案”,两句 “标配”问题问完后,问题就来了:怎么和代表有更深入的交流,避免“尬聊”?

  细看代表们向大会递交的建议、议案就能发现,他们都是立足本职工作,从自己所在地区的经验、探索或是碰到的问题出发,对某一领域的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代表的广泛性决定了他们带来了各自行业、专业领域中最前沿的思考和动态,这就要求我们记者也要更专业、更敏锐,结合代表本身的经历和特点,让那些经过认真调研、有分量、有思路的议案和建议,更多进入公众视野。

  小组会议是抓现场新闻的好时机,但记者想要抓“活鱼”也需一番功力。今年在浙江代表团驻地,一共召开了7次代表小组会议,我发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审议讨论很深入。以我听会的第三小组为例,代表中有大学校长、企业家、车间主任、社区干部、村主任、网络作家等等,我原本以为代表们的“专”可能会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但现场完全出乎我预料,互动很多。

  比如有一次在讨论“专业陪护人员缺失”时,在座代表都参与进来热烈讨论。代表中的医生、社区干部、大学校长、市长纷纷从自己工作出发提出措施,他们还提议要针对这一问题,形成一个完善建议。对于每一位代表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我在现场听会特别有感触,它体现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果我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没有案头准备、对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了解,就很难将大会立体地、全方位地贴近群众。

  连续跑了3年的全国人代会,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代表之“专”是相互带动、共同提升的。今年,在小组审议“两高”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在现场围绕司法体制改革,条理清楚地讲述了改革的逻辑、重点以及浙江在全国首创的“司法雇员制度”,使代表们对这项改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代表之“专”,我们看到严肃认真的会风、聚焦主题的履职,我们喜欢且乐于看到这样的变化。对于记者来说,我们也要抓紧跟上代表们不断进步的脚步,呈现精彩的两会,专注、专业履记者之职。

  代表之“专”,传递的正是希望开出高质量会议的决心,是“履职是最大任务”的理念,也更让我们对大会的成果充满信心,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满信心。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4 从采访之“难”
看代表之“专”
2018-03-17 6816307 2 2018年03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