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共享精致和谐 共创美丽繁华

下城区武林街道全力打造杭城中心城区一流街道

  共享精致和谐 共创美丽繁华

  下城区武林街道全力打造杭城中心城区一流街道

  陈 炜 周 静 梁艳生 陆力舟

  杭州旧称武林,与此同名的武林街道就位于杭州市中心、下城区西南角,毗邻美丽的西子湖。其区域内有古老的中山北路、繁华的延安路、时尚的武林路和知名的凤起路,是杭州的旅游、商贸、文化、金融等中心。它在传统和现代中兼容并蓄,坚守着古老文化的底蕴,也迎接着现代时尚的潮流。

  近年来,武林街道围绕全面建设美丽繁华、精致和谐新武林的目标,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稳步发展,“武林大妈”群防群治、创建“无违建街道”、非遗保护等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全国社区服务先进街道”“全国优秀社区服务中心”“全国邻里和睦建设先进街道”“全国社区共建共享先进街道”“省级文明街道”“浙江省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集体”“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卫生城镇”“2016年度‘浙江省幸福街区’”和杭州市“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先进单位”“无违建街道”等荣誉。

  精致武林

  创新治理模式

  前段时间,杭城气温较低,最低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武林街道及时开放了位于清远里1号的临时避寒点,为需要救助的人员提供帮助。早在低温天气来临之前,该街道就开始准备,安排工作人员将避寒点的卫生打扫得一干二净,各类御寒物资准备充分。

  1月24日,杭州启动城区抗雪防冻三级应急响应。工作人员再次清理消毒、配备物资,临时避寒点又一次对外开放,已陆续接待了6名需要救助的人员。

  武林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治理、智慧服务”的社区治理格局,重新调整划分社区网格,在31个网格内打好“国治+自治”“网格+网络”“社工+义工”系列组合拳,以基层社会治理3.0版焕发社区治理的新活力。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向街道、社区延伸工作,全面落实“全域全网”“零窗零跑”“就近就便”原则,努力做好宣传和服务两大工作。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进楼宇、进学校、进公共场合等四进活动,创建了万华控股集团等一批廉洁文化示范点,为打造一流街道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

  该街道建成面积达1000㎡的街道养老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已引进16家市、区、街道级社会组织,培育出武林“好帮手”等社会组织。按照“团队+分工”模式,组建专业项目团队,成立武林心航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制订转型社工绩效考核方案,加大项目社工和社区工作融合度。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引入专业化第三方机构——杭州钱江养老服务中心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完成建设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

  和谐武林

  擦亮“金字招牌”

  头戴鸭舌帽,身披红马甲,手佩红袖章……杭州市下城区一支名为“武林大妈”的队伍悄然走红,成为守护杭城的“新名片”。

  可不要小看“武林大妈”,她们中可谓“藏龙卧虎”,有当过老师的,有做过律师的,还有人曾是心理咨询师。“武林大妈”是小区的热心人士,对于处理日常琐事、调解邻里纠纷都有自己的“一本经”。凭借人头熟悉、善于沟通、务实恳切等优势,“武林大妈”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中当之无愧的“润滑剂”。

  武林街道着力打造“武林大妈”群防群治志愿者服务品牌。“武林大妈”就像一股暖流,在给人温暖的同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依托队伍结构本土化、骨干团队服务专业化的优势和长效化运作机制,吸引2000多名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事业志愿者加入“红袖章”队伍,将“包干联防、实时守望、邻里互望、定时巡逻”的运行模式不断深化,连通了社会公共治理的“最后一纳米”,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成为武林街头小巷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7年,武林街道开展“武林大妈”平安护航再出发活动,组建了一支“武林时空卫士”平安巡防车队,配有4辆电动汽车。

  该街道着眼实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网格”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和“三所联调”工作机制,积极做好矛盾隐患防范、排查、化解工作。2017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33起,调解成功率100%。

  为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还建立了街道应急联动中心,创新“天网+地网”“智能化+社会化+精细化”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依托“武林联动”APP,可以将应急联动中心日常综合业务协同管理和智能化应急联动指挥高度整合,形成打击、防范、管理、控制于一体的“智慧武林”联动模式,筑牢辖区公共安全的“金钟罩”,有效提升居民安全感。

  美丽武林

  优化辖区环境

  在“三改一拆”工作的压力传导下,武林街道压实责任,全力朝着存量拆尽、新增为零的目标推进违法建筑集中拆除。通过系统分析各社区、单位存量违建的具体情况,成立攻坚组,按照“班子成员分片包干,逐户逐单位上门对接”的工作思路,根据对接情况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以“网格清零”为重点,对一批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违建,集中力量快速出击打好歼灭战。2017年,共计拆除违建点位254处,面积8564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171%,成功创建杭州市“无违建街道”。

  该街道辖区内7个社区30个小区早早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率先推出“桶长制”,落实“日擦洗、周冲洗、破更换、盖常闭”常态要求,完善培训、巡查、督查和激励机制。同时,推行区域化秩序管理服务外包,引进“虎哥”“金甲虫”等第三方企业,有偿回收厨余等垃圾。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四化四美”“五水共治”工作,辖区环境进一步得到美化。武林街道还在杭州市首届垃圾分类工作论坛上介绍相关经验。

  繁华武林

  打响“古韵”文化品牌

  武林街道紧靠武林广场,重点企业集聚。街道注重加快武林地区城市形态和产业业态升级步伐,深化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持续打造武林市集品牌,优化调整武林夜市业态,辖区商业氛围更加繁荣,2017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实现高位增长,特别是税收同比增长32.11%,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9.17%。

  武林街道还积极活跃商贸旅游文化,努力打造国际范与传统范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街区。建立“传统+现代”融合载体,在龙游路建立突出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泠印社“西湖十景”印章篆刻的“武林文化”景观墙,在环城西路、武林路等主要道路外立面上设置了以竹子、3D动画为背景的景观墙,传递中国风、民族风,让传统与现代在武林商圈获得交融和延续。

  创新“文化+商旅”一体模式。与辖区内最大的商业文化综合体——杭州嘉里中心合作,2017年广泛开展“武林文化·杭州之光”嘉里中心——杭州·ME主题活动,成功举办武林市集之“武林集@体感街”“新年武林 美好时光”等活动,充分发挥辖区文创产业优势,集结众多时尚元素和精英文化,打造“中西合璧”的现代街区文化,以超强的带入感把市民和游人融入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中。

  武林街道还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市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试点工作,正式命名街道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4项。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都锦生织锦、十竹斋木版水印、杭州评话)、省级2项(杭绣、张同泰)、市级1项(杭派书画装裱)、区级2项(赵氏正骨、天香楼)。

  (图片由武林街道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共享精致和谐 共创美丽繁华 2018-01-26 浙江日报2018-01-2600004;浙江日报2018-01-2600008;浙江日报2018-01-2600005 2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