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深读·人文世界

守护遗产
守望家园

  时间,并没有阻断人与运河的关联,中国大运河华丽转身成为一条文化之河的标志便是2014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绵延数千里的中国大运河,以其跨越时空之长、流经地域之广、历史遗存之丰、文化底蕴之厚,终于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杭州歌剧舞剧院《遇见大运河》在杭州诞生,从中国出发,与世界有了更美好的遇见。

  一路行走,一路巡演。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遇见大运河》中的每一幕,都变成了观众脸上生动的表情——第一幕,沉重的追溯,是观众紧蹙的眉头和盈眶的热泪;第二幕是观众对华美造型和生动演绎的赞叹;第三幕,老外公的故事,是令人心碎的遗忘;第四幕,上演拯救和遇见,振奋的音乐与飘逸的舞姿,让观众因为共鸣而无法停止鼓掌。

  一路传播,一路点赞。每到一座城市,导演崔巍都会将当地特色的物质文化、人文风情元素与剧情融合,无论在法国还是德国,所到之处观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为《遇见大运河》点赞。剧组主创团队和青年演员,以舞蹈语言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千年历史,表达了人类追求真善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一路遇见,一路感慨。《遇见大运河》提出的水环境问题,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人员希望能通过更多文化的方式,引发公众对环境、对水的关注。

  这是艺术的无穷魅力,更是文化的传播力量。

  《遇见大运河》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观念的艺术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向文化遗产的共同致敬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

  在过去的3年里,《遇见大运河》剧组走遍了中国大运河沿线六省市。每到一处,剧组都通过采访、采风、行为艺术、图文展览等方式,利用多种媒体渠道传播运河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知识和理念。崔巍希望通过演出,推动运河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播的世界行动。剧组发起了运河“公益心愿瓶”活动、主题为“我的水故事”征文活动,号召公众共同保护大运河、保护水资源,并将募集到的善款捐给公益机构。

  就在一次次出发之前,崔巍请来巡演路上遇见的一个个好人相聚杭州,分享重新加工后的《遇见大运河》。来自安徽泗县、保护隋唐古运河免遭破坏的老奶奶陈绍兰,来自河南洛阳、用一生守护含嘉仓的守仓人张永生,来自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年轻船长张明明……一起回顾总结了运河申遗成功3年来,巡演、传播的难忘历程,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们与大运河唇齿相依的感人故事。

  于是演出之外,公益文化活动一直在延续,一直在蔓延,他们奔走在田野乡间,穿梭在城市楼宇,从剧场,到广场;从学校,到厂矿;从国内,到国外……时至今日,《遇见大运河》在国内外共演出了114场,约16万人次观看了该剧。

  5年前,崔巍曾为这部舞剧举行过一场新闻发布会,有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两瓶水,一瓶采自运河北端的通州段,一瓶采自运河南端的杭州段,被倒入同一个容器,融合在一起。今日,京杭大运河的水,又与法国米迪运河、德国莱茵河的水融合在了一起。

  这是一次文化的贯通,一次历史的贯通。

  这是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中国大运河,生命之河,千年的历史有它,相信未来的千年,我们还会和它一路同行。


浙江日报 深读·人文世界 00010 守护遗产
守望家园
2017-07-07 4492282 2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