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党建

传授治村经验 分享服务心得

村支书走上省委党校讲台

  本报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李灵

  在参加全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的3天里,57岁的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下宅村党支部书记王根俏经历了人生的3个第一次:第一次参加规格那么高的培训,第一次走上省委党校的讲台,第一次与全省这么多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专家和组工干部一起交流学习。

  11月2日到4日,全省109名“好支书”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赶到省委党校,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全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他们不仅听专家专题讲座,实地观摩先进村党建工作。25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介绍治村经验。

  泥腿老师登讲坛

  11月2日,夜已深,省委党校文体中心二楼的课堂仍灯火通明。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同行老师讲授建设新农村的经验。

  马仁祥,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党总支书记,他一改平时朴实的穿着,一身庄重的黑色西装,昂首挺胸地走上台。马书记的信心来自径山村的连连喜事:家家户户开农家乐、种茶叶,年人均收入达21460元;村里产的有机茶叶,单价要比周边地区贵300元……“以前,径山村村民的心思没用在发展致富上,别说外地游客来,连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呆。”这回,马仁祥跟学员们分享了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模式,让老百姓口袋殷实起来的秘诀,“我能感受到台下村支书们的学习热情,不少人还向我竖起大拇指。”更让马仁祥没想到的是,下课后,不少村支书都聚到房间里让他再讲讲。

  这次培训中,省委组织部特地增加了让好支书“唱主角”环节,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从培训学员中挑选出25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台,围绕“美丽乡村,坚强堡垒”、“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治理法治化”、“让党组织生活活跃起来”等7个方面,结合本村实际,给大家介绍经验,取长补短。

  记者翻开这25名“老师”的履历,虽然他们同样都在村支书岗位上,但有着不同的经历:有的毅然放弃自家产业,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奔小康;有的几十年如一日,扑心扑肝造福父老乡亲;有的敢于攻坚,奋战在治水、拆违的第一线;有的为集体的事磨破嘴、跑断腿,操碎心……

  当鲜花、掌声和闪光灯迎向这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村支书们,我们看到了结实的双手、宽厚的脸庞、自信的眼神,更是见证了他们在领头雁岗位上,用一点一滴的汗水,践行着心系群众的承诺,赢得百姓的好口碑。

  “8分钟的讲话稿,我已经改了四五次,希望借这次机会向大伙儿介绍一下抓社区工作的新点子,也展现一下80后支书的风采。”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新州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红一身红色连衣裙,显得特别精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她,把网络应用到社区管理服务中,推出“连线社区”网站、手机APP以及微信公众号,24小时处理群众的需求。如今,不少社区都慕名来学习用“互联网+”服务居民的新模式。

  治村锦囊共分享

  书记教书记,同行学同行,这种自己说、相互学的“支书论坛”,聊的都是村里事,说的都是大实话,基层干部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台上的老师和我们一样来自农村、社区,基层经验丰富,谈的问题又有针对性,自然就碰撞出了火花。”几天来,绍兴柯桥区安昌镇大山西村党委书记徐志连把学习笔记记得满满的。

  这几年,省委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农村基层任务繁重。同时,面临社会转型期,农村治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农村工作怎么做?如何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基层干部亟需有人传授方法、指点迷津。

  治水,是当前基层干部手头的重要任务。“河道垃圾治理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要彻底消灭垃圾河,需要水岸同治、水岸共管。”缙云县笕川村村支书施颂勤一开讲,就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治水上。笕川村有一条新建溪绕村而过,这是缙云县唯一一条流入钱塘江水系婺江支流的河道,曾经这条溪的治理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总结了两个法子,觉得挺管用。”说到自创的金点子,施颂勤放下稿子,娓娓道来:“一方面由女党员带头,组织各家各户发动一场‘垃圾革命’,把自家的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另一方面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冲到前面,组织机械清淤疏浚,整治河道,绿化河岸,引活水进村……”

  如何赢得群众信任,增进与他们的感情?淳安县金峰乡金源村党总支书记吴年卿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土办法:村里不管谁家,红白喜事必须到场;农户家里发生重大事故,遇到困难的时候,村干部都要在现场;不记群众的仇,还要常在村里走。

  “我经常在反思,为什么要当村干部。事情一年比一年多,规矩一年比一年严,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归根到底,这是一种自我要求的责任感、村民给予的信任感以及对全村发展的使命感,再苦再累都要干下去。”诸暨市山下湖镇解放村党支部书记虞新国在讲台上动情地跟大家谈起自己17年村干部的心路历程,“当村干部好不好,当然好,不然为何每次换届竞争都这么激烈,有句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这说明我们是最基层的政策执行者。班子运行顺不顺,干部廉不廉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一番朴实的话,引得在座的人频频点头。

  农民增收、征地拆迁、基层党建、规范用权……讲台上,村支书各抒己见,在座的党建专家根据他们的发言进行了现场点评。“小官巨贪、乡村干部的廉政风险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关注,权力清单有利消除廉政建设的空白点和风险点,还能够调动老百姓积极性来监督政党治理,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了外部监督和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成效问题。”省委党校教授徐彬听完3位村支书关于“规矩用权”的心得发言后点评。

  学习脚步不停歇

  如何当好一名农村各项事业的“带头人”?许多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学习交流中找到了答案。

  “从这些讲课的同行老师身上,我明白了一名好的村支书,就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要把群众利益永远放第一。我会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干出一番成绩来。”作为村支书队伍中的“新手”,当了两年玉环县沙门镇水桶岙村党支部书记的孔祥勇触动很大:“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的劳书记说,‘当村干部就得经得起骂,受不住气就干不出名堂’,我把这句话记在了本子上,用来提醒自己。”

  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3天来,课堂上、宿舍里、饭桌旁,总能看到学员热烈交流的场景。

  浦江县浦南街道石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黄惟善,到省委党校上课前一直忙着给村里引进电子商务,他听说临安市清凉峰镇的马啸村也在做电子商务,就主动找到了该村村党总支书记方春辉交流经验,“他们村在山顶上,交通不便,却能把电子商务发展得有声有色。”黄惟善说,“我要带着村两委班子去好好学习一下经验。”

  “比发展的步子,比干事业的劲头,真是一比吓一跳,对照这些好支书,自己确实做得不够。”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华墅村党支部书记徐奕飞自嘲自己是“井底之蛙”,“原本以为自己干得不错,但一比较,就看出差距了。”徐奕飞告诉记者,华墅村有121名党员,但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常常开村支部会人都不齐,这回他学到了不少农村党建方面的好点子,回去要在党员管理上下一番功夫。

  省委党校教授郭亚丁在听了村支书的精彩发言后深有感触:“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我在各位书记的具体实践中找到了共鸣,也受到了启发。党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应当看到,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要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培训时间过得很快,但学习的脚步还在继续前进。书记们的课堂将从省委党校教室搬向田间地头,集中培训归来的书记们会由学生变成“老师”,向农村党员传授经验,一次集中示范培训的引导带动作用正在不断延伸拓展……


浙江日报 党建 00006 村支书走上省委党校讲台 2015-11-05 4061667 2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