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今日衢州

走出山旮旯 投身创新业

江山两万多农民异地搬迁奔富路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余静轲

  本报讯 “今年已发放加工费近8万多元,涉及10多户村民……”7月14日,在江山市碗窑乡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凤凰村,51岁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周天爱正忙着准备给一些村民分发加工“跳绳”的原材料,满脸喜悦。

  周天爱老家在碗窑乡天井村,距集镇有20多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虽然夫妻俩种田、养蜂等样样拿手,但由于环境闭塞,辛劳几十年,一家人的日子仍过得紧巴巴。“别人搬出山区,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也‘眼红’。”2008年,周天爱夫妇下了决心,把家搬到安置新区凤凰村。通过做来料加工经纪人,她不仅很快还清了建房款,还成了一只“领头雁”,带动10余搬迁户实现增收致富。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江山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整体搬迁与零星搬迁相结合、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拿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就业方便、产业基础较好的“黄金地段”,先后建立了10个市级安置小区,累计搬迁8552户、28425人。

  安新居,再创业,奔富路。异地搬迁的农民纷纷在江山城区或附近工厂找到了工作,当起“产业工人”。今年56岁的陈元成,老家在峡口镇大峦口村,过去靠山吃山,年收入不到2万元。6年前,他家搬迁至该镇水香畈小区后,在镇工业功能区内一家木门企业找了份工作。“骑电瓶车5分钟就能到厂里,月收入超过3000元,收入实现翻番。”陈元成笑道。

  在江山,有许多“陈元成”异地搬迁后就近到家门口的企业上班。清湖镇的移民新村清泉村靠近山海协作工业园区、四都镇上峰安置小区毗邻该镇机电工业园区、贺村镇杨柳湾下山搬迁安置小区距离莲华山工业区很近……据统计,约1.67万异地搬迁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转型成为“产业工人”。他们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当地企业用工难题,助力城镇化建设。

  此外,一些头脑比较活络的山区村民,异地搬迁后自己办起了企业,搞起了养殖业,开起了便利店,当上了“小老板”。在清湖镇清泉村的一家便利店里,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老板吴香云正乐呵呵地招呼着到店的顾客。“以前在山里经营代销店只能勉强维持家庭日常开销,如今全年营业额达到近40万元,是过去的6倍多。”吴香云说,便利店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同时,江山迁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截至目前,江山已有8024户异地搬迁农户拆除原居住地老屋,拆除率达94%,宅基地复垦面积达到4770亩。如今,该市仍将重点推进碗窑、峡口、白水坑等三大库区农民搬迁,实行退宅还耕、还林,打造“无人区”,进一步加强对源头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让更多城乡居民共享绿水青山的“生态福利”。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1 江山两万多农民异地搬迁奔富路 2015-07-24 浙江日报2015-07-2400008 2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