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创建特色小镇 推进创新转型

  在全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我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做出新作为”的重要举措,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政策创新,是打造浙江经济发展新兴支撑力量的重要战略节点。

  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

  我省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它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而是产业发展载体;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更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具有以下内涵特征:

  产业定位明确。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面向未来,主攻我省着力打造的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产业,以及我省名扬海内外的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石雕等历史经典产业。每个小镇将立足一个主导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多种功能融合。特色小镇具有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叠加。在做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历史文化或培育形成独特文化,提升或打造出旅游功能,完善或营造必需的社区功能。每个小镇是四大功能“聚合”的化学反应、“融合”的有机统一,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

  体制机制灵活。特色小镇是综合改革实验区,凡是国家、省级或是市级的改革举措率先在特色小镇推开。主要特点是推进方式新,采用分批建立创建对象,中间动态优胜劣汰,建成后验收命名的“创建制”。规划建设理念新,融入了四大功能叠加、培育上市公司等新理念。建设机制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扶持方式新,实施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期权式的财政奖励方式,助力特色小镇务实建设。

  人文气息浓厚。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或现代文化气息。特色小镇是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创新创业地,将形成独特的人文气息。特色小镇是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新生地,将散发浓浓的历史底蕴。特色小镇是传统特色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新高地,将形成活跃的创新文化。是新产业新业态的孵化诞生地,将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

  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小镇是远离城市中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特色小镇一般规划在城郊结合部,规划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将按3A景区目标建设,其中旅游特色小镇按5A景区标准建设。每个小镇的建筑、旅游设施和植物群落、自然环境将与产业融合协调、相得益彰,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美丽浙江新样板。

  特色小镇是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创新实践

  浙江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基础好、现实需求强、发展前景广,必将有力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特色小镇是我省培育新产业、生成新动力、促进新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我省是经济大省,但创新动力、创新资源、生产效率等还难以适应产业变革新要求。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就是充分利用我省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利用我省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业态发展中的领先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功能集合,助力产业转型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特色小镇是我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新产业的新空间。通过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每个特色小镇叠加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着力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支撑的众创生态系统,形成一支推动未来新产业发展的现代创业群体,培育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占领未来产业的新高地。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稳定扩大有效投资。特色小镇是我省谋划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培育大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要求3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并且不包括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以100个特色小镇计算,3年累计直接投资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因此,特色小镇是小空间大投资,有利于推动各地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是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新平台。特色小镇一般都位于城乡结合部,是联接城、镇、乡村的重要节点。城乡结合部往往是脏乱差的集中地,但也有存量土地多、生活成本低、人气比较旺、区位条件好、活力比较足的优势。在这个区块建设特色小镇,不仅能通过完善功能拓展新空间、集聚新人才、形成新产业,还可以建设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成为展示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展示美丽浙江的新形象。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传承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小镇是我省弘扬历史经典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浙江软实力的新载体。开展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可以通过挖掘各地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创新、产业业态创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省传统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在七大产业特色小镇强调叠加文化功能,不但能倒逼产业升级,还能在小镇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和人文气质,成为展示浙江新文化的新名片。

  以创建制推进特色小镇加快规划建设

  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创建制建设特色小镇,是政府工作的重大创新。所谓创建制,就是明确目标、竞争入队、优胜劣汰、达标授牌。通过创建,探索的是“目标先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机制,走出的是“宽进严定、动态管理、政策激励、验收命名”的新路径。

  明确目标鼓励众创。鼓励各地按照特色小镇的目标要求,积极谋划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分批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原则上一年公布两次。在选择省级特色小镇的创建对象时,以是否符合内涵要求、编好建设规划、落实建设用地、确定建设主体、排定投资计划、明确具体项目为选择标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限制。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在申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落选名单中择优产生,主要由各市重点培养。鼓励各市积极谋划推进,形成后备力量,全省形成“培育一批、创建一批、验收命名一批”,省市联创的梯次众创格局。

  实绩为王动态管理。特色小镇的建设期为3至5年,为确保在建设期内真正建成一批特色小镇,将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坚持把年度实绩作为实施进退机制的唯一标准,对完不成年度目标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予以退出;对年度投资完成10亿元的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次年直接进入创建对象,形成落后退出、优胜者上的竞争创建机制。同时,建立特色小镇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季度和年度监测,作为兑现政策和动态调整的基础,促使特色小镇紧盯目标,主动创建,快跑快干快出成效。

  严格验收达标命名。今后,凡是认为达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目标的,可由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所在县(市、区)经过自检后,向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申请,要求开展现场验收。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组成专家组,赴特色小镇进行现场踏看、逐项对照、提出意见。对于达标的特色小镇,经省政府同意后,给予正式命名。

  【作者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创建特色小镇 推进创新转型 2015-07-24 浙江日报2015-07-2400009 2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