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赢回那些年
被山寨抢光的风头

  山寨政务网站潜滋暗长,是危也是机。严打山寨手不能停,同时也要求政务网站勤拔草、多晒太阳。未来的互联网+政务,大有可为

赢回那些年

被山寨抢光的风头

  杜 博

  山寨凶猛,政府网站也没能幸免。去年以来,各类政务网站被仿冒问题共发生2.9万余起,现在每周仍有200多个山寨政务网站现形。

  有的山寨网站抄袭冒充“原装正版”,通过办假证非法牟利。升级版的骗术更任性,拉大旗作虎皮,有的骗子竟无中生有一个“中国宣传网”,与20个省市签订了地方频道承包合同……一旦冒牌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妖言惑众,后果更不堪设想。

  总结山寨政府网几大骗术:仿冒政府网站域名,销售证书甚至职务;盗用政府链接,骗取个人信息;伪造网上政府,诈骗企业财产;假借中央部委名义监督,实则敲诈勒索……骗术花样翻新,令人脑洞大开。禁不住感叹,你们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啊!

  调侃归调侃,血泪教训也是真的。山寨政务网站滋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此前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名义办网站时无需审核;二是山寨的技术与资金门槛较低;三是防治和打击力度不强。互联网时代,触网早已融入生活方式。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不能成为骗子撒欢儿的新天地,希望网络运营主体和监管部门加强把关与监管,挤压山寨网站的生存空间,保障网络安全有序,不能让骗子昂首混进新时代。

  现在,政务网站页面底部都附加一个盾牌标志,红色标注党政机关,蓝色标注事业单位,作为区别于山寨政务网站的主要标志,以帮助网民甄别真假。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有65%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拥有了该“身份证”。

  然而,治标不治本,难保春风吹又生。

  苍蝇不叮无缝之蛋。骗子为何盯上政务网站?这才值得思考。根据骗子的逐利原则,想必政务网站是他们眼中一块值得追逐的肥肉。

  一方面,有权力的地方,容易滋生寻租,意味着有利可图,于是骗子才铤而走险,对权力“搭便车”。骗子还利用一部分人“权力万能”的社会心理,花钱办证才有市场。实际上,涉及就学、就医、职称评审、工作人员招录等民生领域的政务网站,正是不法分子仿冒的重点对象,也是现实社会中暗箱操作的高发地。现实中的龃龉,只是被搬运到了网上,以权谋利的实质没有改变。骗子熟谙此中门道,借此欺诈生财,不失为一种反讽。如何将权力与资本分离,做好制度设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话题。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盾牌”做标识,政务网站更应改进作风,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有网友反映,有的政府网站问题投诉要审核几个月,是不是也是山寨的?这足以说明问题。此外,根据主流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则,更新频度高的网站排名靠前,所以有的假网站比真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到,真是耳光响亮。因此,政府网站千万别怪公众真假傻傻分不清,正是自身原因才让山寨有机可乘。试问,一个一年更新没几次的僵尸网站、投诉建议永远没回应的木头网站,还不如山寨网站制作精良,谁还相信你是“正牌”?给公众带来困扰与损失的同时,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山寨政务网站的潜滋暗长,是危也是机。一方面严打山寨手不能停,一方面也要求政务网站勤拔草、多晒太阳,花些心思打理。与其空洞地呼吁群众擦亮眼睛,不如退而结“网”,赢回“那些年,我们被山寨抢光的风头”。毕竟“互联网+”时代已华丽启幕,政府的服务思维也必须延伸到网上,不弃微末。期待未来的“互联网+政务”,大有可为。

  ■我来打酱油

  @火鸟勇太郎1988:挂上统一“防伪标识”,是必须的,让人们可以分辨。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官网要经常更新并发布一些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市民的关注度。到时,任那山寨政府网再逼真,也会无人问津,自然关门大吉。因此,政府官网要给力,多思考群众的实际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kellykeron:连机关单位的官方网站都敢假冒,这些“山寨版”也太肆无忌惮了吧!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一是正规网站不给力,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二是监管缺失,对山寨网的打击似有实无;三是违法成本太低,被发现只是一关了之。所以,必须“三管齐下”,才能让山寨网销声匿迹!

  @人在你的江湖:“假作真时真亦假”,“山寨版”政府网如此之多,不仅影响了市民办事,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原装版”政府网的公信力。对此,必须加强监管,定期检查,设立有效的“防伪标识”,才能杜绝混乱,给群众一份靠谱与心安!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赢回那些年
被山寨抢光的风头
2015-07-24 浙江日报2015-07-2400007;3959225;浙江日报2015-07-2400017 2 2015年07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