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寻找品味家训的前世今生

听,岁月的声音

  开栏的话: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国人来说,家是绕不过的字眼。千百年来,“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成了维系社会秩序的一大基石。一个词、一句话,亦或一封家书,言简意赅地告诉你,世界是什么,人生该如何;提醒你,怎样是对的,什么是不应该的。这就是家训的力量。今天,本报推出《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栏目,和大家共同寻找和品味家训的前世今生。

  记者 何苏鸣

  本报讯 今年4月,“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走学校、进社区、开讲座,并利用网络开展优秀家训、家训故事转发征集活动,寻找在生活中或远或近、或浓或淡的家族记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这一趟有意义的回忆与传承之旅。

  于是,我们听到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里对自己、对子孙的要求。

  “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肥家以忍顺,保友以简敬。”在《柳氏家训》里,柳玭这样定义“朋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家诫二则》中,欧阳修把学习的重要性说得浅显又易懂。

  ……

  古人们的种种喻世明言,在口口相传、字字传递中,经受着时光的打磨。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别有滋味上心头。

  时光流逝,如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如何留得住乡愁?让功利不再玷污人生的信条?让家庭回归教化的本位?我们捡起已布满灰尘的家训,恢复我们重家风的传统,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正是我们发起这次活动的初衷。

  在我们发起的活动中,人们开始追忆家园,回味乡愁。在浙江日报的官方微博里,网友唐梓涵分享了这段故事。“那年过年,母亲卖了那头大猪给父亲看病。次日,那猪竟从二十几里外跑了回来,村里人都说母亲白赚了一头猪。母亲去找猪贩子,他们非常感谢。不料,猪贩子去我家把那猪拉回去的第二天,它又跑了回来。母亲哭了:没办法,我还是要送你走啊……”

  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任何修饰。简简单单的对白,却直言做人最朴素的道理。

  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飞速发展的产业中,我们寻找让你坚持、让你笃定、让你愿意成为你自己的,最本真的信念。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听,岁月的声音 2014-06-08 3443963 2 2014年06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