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文章导航

春风作伴好还乡

—杭州市引导、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纪实

  春风作伴好还乡

  —杭州市引导、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纪实

  文/ 仇欢 何志三 彭敏芳

  春风微微,如云似雾,轻轻拂过。春雨如丝如缕,尽洒柔情。乡情浓浓,真真切切。乘着春风,群凤回巢,百鸟归林。

  来自杭州市经合办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浙商回归引进项目182个,到位资金110.33亿元。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6个,到位资金44.92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到位资金80.04亿元。这是杭州市连续第3年迎来开门红。

  自2012年以来,一场“回归经济”在浙江大地兴起。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汇聚了浙商创业创新的高端要素和战略资源,成为了全省浙商回归引进的大平台和主战场。大批省外、海外商人陆续回归家乡,带回了项目、资金和人才,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2012年,杭州引进浙商回归项目649个,项目资金418.8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

  2013年,杭州引进浙商回归项目501个,项目资金480.19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浙商回流

有行动、有创新、有成效

  杭州,承载着浙商30年发展的脚步。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此时此刻,它的每一个脚印都被镌刻上了中国梦的印记,这些印记又承载着家乡对游子们的深情呼唤!

  漂泊行路,何处安放乡愁?还乡,告老还乡,衣锦还乡,还是创业还乡?

  “对在外创业的企业家来说,家乡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非常看好杭州投资发展的前景,也非常愿意回杭创业创新。”上海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渭蛟如此说道。

  在外浙商对家乡都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多年离乡发展让他们渴望反哺家乡。

  借着“回归经济”的大潮,回归引进一批大项目,如大树般顶天立地,指引方向;培育提升一批大产业,如森林般系统强大,能滋养水土。

  杭州市结合打造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引导浙商走创新回归之路。

  截至2013年底,引进电子商务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其中引进现代物流、快递业等泛电商产业项目为历年之最,如一期投资20亿元的菜鸟项目落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申通快递投资的浙江申通瑞盛快递有限公司项目,注册资金1.2亿元;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杭州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5亿元;由圆通快递有限公司投资的航空物流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三通一达”投资的“通达”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由上海中通吉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投资的中通服务业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

  助推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全市浙商回归引进旅游休闲产业项目涉及总投资150亿元。其中总投资在5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深圳杭商胡惠康等投资的锦绣富春旅游综合体项目、深圳市华联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杭州华联千岛湖国际商务度假中心项目、南京雨润集团投资的青少年小球培训基地项目,三大项目今年推进顺利。

  加快推动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引进的金融类浙商项目到位资金72.53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代表性项目有湖南省浙江商会投资的光大浙商小城镇基金项目,总投资30亿元;复星集团投资的组建杭州金投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6.24亿元。

  两年来,浙商回归引进呈现了杭州特色,精英领路,势头强劲。全国有影响力的几大浙江商会会长投资项目在杭落定。其中包括: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张国芳投资的杭州国芳购物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河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赵勇强投资的万象天成项目,总投资30亿元;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投资杭州九堡现代国际商贸城项目,总投资16亿元;湖南省浙江商会会长徐文忠投资余杭区塘栖镇运河综保项目,总投资30亿元。

  以上种种成绩的取得绝不是偶然的,这一切都是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杭州模式”的践行成效。杭州市经合办负责人介绍道:“我们在引导浙商来杭创业创新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浙商回归路径的探索。针对浙商的特点,把浙商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杭州城市发展的机遇耦合起来,不仅让浙商想回来,而且回来有事可做。在引导浙商回归中,根据省外浙商的特点,探索了资本回归、抱团回归、创新回归、总部回归4条回归路径。”

  一个个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是家乡深情的感召,更是资本理性选择的结果。对于杭州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产业升级需求与浙商投资诉求,于“回归”上的一次碰撞的火花。

回归春风

有政策、有平台、有保障

  “在外面再枝繁叶茂,我们的根始终在这里。”这是浙商们共同的心声。

  “故土难离”,浙商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拳拳,但他们更希望获得更多优惠政策,有一份回杭投资创业的保障。

  近两年,杭州市着力提升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重大项目协调和服务力度,营造了好环境好氛围,进而增强浙商来杭发展信心。

  杭州市毫不吝惜政策资源。2012年出台的“1+13”政策及科技创新30条,在财政税收、金融扶持、土地保障、人才引进、科技创新、资源保障、工商服务以及环境优化等多方面制定了配套政策,支持浙商创业创新。

  为了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浙商到杭州发展,杭州市制定了专门的引进奖励和贡献奖励:经认定的新引进浙商总部企业,根据其注册资本,都有一定比例的补助;同时,根据其年地方财政贡献环比增长额,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为期3年的财政奖励。

  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回归浙商人才,可破格晋升相应专业职称和职业资格;浙商企业引进的归国留学人员车辆购置税可减免优惠;对浙商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税收、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特定待遇落实过程中,予以重点跟踪、重点协调、重点保障。其中子女入学方面,杭州市教育局制定的对回归浙商子女入学的政策是,“欢迎就读、一视同仁、适当照顾”。

  如果说这些政策充分表明了杭州在引进回归浙商上的决心和诚意,那么优服务更体现了来自家乡的真情感召。

  以深化审改、提升服务为重点,首创“三办合力”的并联服务工作机制,为浙商来杭投资提供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服务和高效率服务,走出了一条服务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新途径。

  打造浙商创业创新的乐土,有政策,有服务还不够,要提升浙商回归的成果,必须大力推进大项目带动战略,而要引进大好高新项目,就要有大项目落地的载体和平台。杭州市以“两区十园”大平台为支撑,主推平台招商,以大平台引导浙商回归集聚发展。两大产业集聚区、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和各类特色园区体现出了大项目的承载能力,落户各类开发区平台的项目到位资金超过150亿元,特别是引进了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如复星集团与钱江经济开发区签订总投资100亿元的城市区域中心建设项目,将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极富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高地。阿里巴巴(中国)、中国银泰、复星集团、富春集团、快递业龙头三通一达及顺丰等在经开区投资20亿元组建的菜鸟物流项目,计划在杭州设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网络金融、信息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平台,集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及相关产业集群办公设施为一体的物联网基地。除此之外,还专门打造浙商制造业总部集聚中心,引起了广大浙商的高度关注。这些平台、项目的高规格,预示着一场高质量的回归经济,构成了杭州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生命线”。

  “我们抓浙商回归,很大程度上就是与人家比软环境、比服务。要让浙商放心来杭发展、安心在杭发展。”杭州市经合办负责人表示,发挥独特的综合环境和服务优势,把杭州打造成浙商回归发展的乐土,是制胜的秘诀。

五大提升

有希望、有力量、有未来

  梧桐叶茂凤凰来,浙商回归春意浓。

  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杭州模式”,以5个提升擘画新方向,描绘新目标,标注新路径,这是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最重要保证。

  “结构提质”,强化高端化回归。立足杭州实际,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坚持高端化回归,着力招大引强选优。鼓励浙商以项目、资本、人才科技、公益事业等形式直接回归、抱团回归、牵线带动回归。围绕杭州“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引导浙商来杭发展十大产业,参与中心镇和“美丽杭州”、“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浙商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浙商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等公共服务产业。

  “项目提速”,强化要素保障。立足项目的“落户落地落实”,实行保姆式的全程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探索浙商重大项目推进的资源要素综合保障机制,联合产业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协调力度;进一步强化“重点办、审管办、经合办”三办合力的并联服务机制,提高推进浙商重大项目的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形成统筹有力、政策配套、衔接顺畅、环节优化、服务高效的项目推进工作格局。

  “活动提效”,开展重大活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重大招商活动,以实绩求实效。借助西博会的平台,组织世界杭商大会和第17届杭州国内经济合作洽谈会,组织项目签约150亿元以上。发挥好大平台的主战场作用。聚焦大平台、服务大平台、用好大平台,以两大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开发区为主战场,联合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开展专题招商。加强与浙商的对接,推介招商项目,推进项目洽谈,促成项目签约。深化联动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区县(市)、各商会的特色优势,突出重点,开展以科技、金融、人才等为主题的招商活动。

  “服务提优”,优化浙商服务。创新浙商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强化浙商项目代办制、绿色通道及并联服务等机制,继续深化项目审批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落实配套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对浙商创业创新重大成果、政策举措、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强化全市上下对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的认同感,营造尊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回归浙商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基础提升”,夯实工作基础。推进信息化建设。以资源库、项目库、统计库的“三库”建设为抓手,加强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信息化建设,深挖信息资源,实现全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强化考核导向。严格按照省办考核要求及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及时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和统计办法。按照“量质并举”的原则,在确保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要加大“一基地四中心”项目和十大产业项目的考核权重,加大相关效益指标的考核权重,进一步突出浙商回归引进的质量考核。

  每一位意欲乘风归来的浙商都可以从中看到希望,获得底气与信心,拥抱更为精彩的未来。

  脚下的这片热土,所经历与所收获的一切,必将铸就又一座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历史航标。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春风作伴好还乡 2014-04-29 浙江日报2014-04-2900007;浙江日报2014-04-2900008;浙江日报2014-04-2900012;浙江日报2014-04-2900018;浙江日报2014-04-2900019;浙江日报2014-04-2900022 2 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