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归田 中转回收
江山日月村垃圾实现“生态化处置”
通讯员 徐水波
本报讯 “绿色桶里可回收,灰色桶里中转走,蓝色桶里放厨余,污水厨余送田头。”2月7日,在江山市新塘边镇日月村,村民毛琴芬正在家门口的垃圾桶旁边,教小外孙背着垃圾分类的顺口溜。
今年51岁的毛琴芬长年在杭州萧山生活,回家过春节的她,发现左邻右舍家家都有3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第二天,村干部就上门为她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处理操作规则,还教给了她一首顺口溜。“以前听说过垃圾分类,好像城里都没能做得很好,在老家的小村庄竟然实现了,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毛琴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说不仅自己要尽快养成习惯,还要让外孙也记牢顺口溜,从小树立垃圾分类的好理念。
“扫地里面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学问,这真是没想到。”日月村村支书毛小健坦言,自去年江山市部署开展“清洁家园”运动以来,村里就加大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增加了保洁员,还新建了20多个垃圾池,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地面虽然干净了,每家每户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却又让村里犯难了。
“改习惯先改思想,让村民树立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是关键。”毛小健说,去年,村两委一致通过在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决定,探索从垃圾中追求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以实现垃圾“分类化、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的目标。
生活污水、生猪畜禽排泄物、厨余垃圾进行简单处理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建筑垃圾可用于铺路和填坑;可回收垃圾可以用于销售再利用……就这样,垃圾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的操作模式渐渐在日月村得到推广。
从去年12月开始,每天都有一辆甩着长长“鼻子”的吸污车进村,用它的“大鼻子”吸收着污水,吸污车的终点是离日月村不远的江山市果果家庭农场。该农场占地2360余亩,其中700多亩为低丘缓坡新开发的土地,肥力明显不够。得知这一情况后,村两委干部主动与农场主杨仕林取得联系,平时村民的生活污水、生猪畜禽排泄物由家庭农场统一收集,通过农场里的沼气池处理后,用于土地增肥。
“我们还新建了一个有机垃圾处理场,预定了处理设备,只等设备一到,就能正式运作啦。”村妇女主任姜献妹说,以往,厨余垃圾大多被村民们当作不可回收垃圾扔掉,有机处理场建成后,厨余垃圾经过加工,就能变成可储存的有机肥。届时,村里将免费提供村民们田地里使用的有机肥。
村民戴园芳很快就找到了垃圾分类的窍门,在新塘边镇举办的垃圾分类竞赛中,她夺得了全镇第二名。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周边的村民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镇里的可再生资源收购点,都会安排人员到我们村里上门购买可回收垃圾。我们平时收集后卖给他们,一年下来能卖出不少钱呢。”家住戴园芳附近的姜水清乐呵呵地说道。
“垃圾能变废为宝,治污不一定非得花大钱。”毛小健算了一笔账:往年村里保洁经费每年都超过8万元,而现在即使加上新购置垃圾桶等硬件设施成本,每年也仅需6万元,成本下降25%。另外垃圾分类处理后,每天外运的垃圾也减少许多,其中的生态环境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据了解,在江山市,像日月村这样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村,还有大陈乡大陈村、贺村镇耕读村等等。“我们将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处理,让垃圾变肥料,废物变成宝。”江山市农办主任陈建宏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