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省人大代表姜伟荣——

争当治水“螺丝钉”

  本报记者 余勤

  县委报道组 范冰洁

  【代表名片】

  姜伟荣 省人大代表、海盐县水务集团管道抢修工

  【真情故事】

  一身蓝色工作服,不善言辞,走路姿势略有不稳。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姜伟荣时的印象。身边的一名代表小声告诉记者:“老姜在工作时把腿砸坏了。”

  去年5月4日上午8时,在海盐县城北西路,经过一个通宵的供水管网抢修,疲惫不堪的姜伟荣准备收工。就在这时,作业坑上方一大块土方突然松动掉落,正好砸中姜伟荣的左腿,他当场跪倒在泥水中。

  经检查,姜伟荣的左小腿骨折。住院治疗期间,姜伟荣念念不忘工作,天天向同事打听管道抢修情况。

  腿骨折了,可姜伟荣丝毫没忘记身为人大代表的责任。去年,省里提出“五水共治”,作为“保供水”环节中的一颗“螺丝钉”,姜伟荣认为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一年来,他多次瘸着腿实地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他发现,海盐县自来水取水口的水质只能达到III至IV级。为保证全县50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姜伟荣把《保护水源,刻不容缓》的建议带到今年的省两会。

  在武原街道枣园社区,居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党员服务工作室,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抽水马桶堵了,只要打这个服务室的电话,就有人上门免费维修。姜伟荣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海盐徐虎”。

  社区居民告诉记者,姜伟荣当上省人大代表后,大家一度很担心,“老姜会不会像以前那样随叫随到?”可没多久,他们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还像以前那样热心助人,没有一点变化”。

  “我从事管道抢修几十年了,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别人,真的很开心。”姜伟荣说。

  【履职感言】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学习,多走、多看、多想、多问,当好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 00005 争当治水“螺丝钉” 2014-01-16 3337003 2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