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兰溪市民寄语“五水共治”——

一江清水送下游

  本报兰溪1月15日电

  记者 陆遥 市委报道组 王寅锋

  治水,无疑是水乡浙江在省两会开幕之际最受关注的热词。在此之前,省里作出“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明确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深得民心。

  五水共治,首先要治污水。在兰溪,河道砂场整治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去年下半年以来,兰溪借助省委、省政府全面治水的强大声势,开展黄砂专项整治,砂场占地面积由1430亩压缩至360亩,有效实现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提升了水质。

  在省两会召开之际,记者来到位于兰溪市香溪镇官塘片的砂场,只见5台分石机,两台粉碎机高高矗立,一条崭新的制砂流水线已初见雏形。负责人胡建平正在场地里忙着查看环保设备。“治水先治污,既然我们拍到了砂场的十年经营权,就要把一系列配套设施都跟上去,让村民放心。”胡建平说。

  兰溪是一座水上城市,采砂、制砂和洗砂业曾急剧膨胀,已有30多年发展历史,涉及全市13个乡镇,利益关联盘根错节。多数采砂、制砂场规模小,工艺落后,资源浪费,更为严重的是,滥采滥制砂石料危害江堤安全,洗砂后的污水直排江流,沉淀下来的泥浆堵塞了河道,河底坑坑洼洼变成“千岛湖”。兰江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意见很大。

  2013年,兰溪部署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十大行动”,制(洗)砂整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3年底,兰溪全市的181家采砂、制砂和洗砂场已全部关停。全市经过重新组合、招投标和严格环保规范后,保留了7家砂场。

  鲍村村民胡跃权过去在梅溪边做了十年砂石生意,一开始听说要关停砂场,心里老不痛快,后来渐渐想通了。“洗砂之后的水直接排进溪里,虽然是物理浑浊,但看起来确实挺脏的,水面上乌漆墨黑一大片。”自发拆除了自家设备后,胡跃权还主动当起了“义务监督员”,三天两头跑到胡建平的污水沉淀池旁“督工”。“希望我个人的退让,能为消灭垃圾河、黑臭河出一份力,换回儿时可以游泳的一江好水。”胡跃权告诉记者。

  鲍志权是鲍村党支部书记,据他介绍,原先村里有4个采砂制砂场,白天运砂车来往轰鸣,晚上碎石机彻夜不停,严重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规范整治之后,晚上能安静睡觉,村里也干干净净了。”

  “治水,是今年省两会讨论的热点。”鲍志权翻开手边的报纸,念给大家听,“2014年,兰溪已制定了‘五水共治’五年行动计划,计划在五年内累计投入建设、整治资金60亿元,全力推进治水工作,用治水的实际成效打造‘美丽兰溪’。”

  村委会主任章卸康补充说:“拆猪棚、黄砂整治、加固防洪堤……治水要持续做的工作很多,今年我们村还要将生活污水集污纳管。”“抓治水,那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60岁的村民倪应松一个劲地赞扬说,“有了污水管,生活污水不会再乱倒乱排了,真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让老百姓得到了真实惠。”

  2013年年底的一次检测显示,流出兰溪的断面水质中Ⅲ类水质已从2012年的不足50%上升到83.4%。“我们着手把这些废弃砂厂全部拆除,退出的1400多亩江岸陆续还耕还绿,以后水质还会更好。”兰溪市黄砂整治办公室主任黄雪根信心十足地说。

  对于水质的变化,兰江上的打渔人感受最深。渔民陈金法今年56岁,从小以打渔为生,眼看着十几年间,江水从清澈见底、鱼虾嬉戏,慢慢变成浑浊不堪,污水横流,老陈心痛不已。所幸,铁腕治水之下,变化正在发生,最近,他在江里捕到了已绝迹了20多年的针鱼。“针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说明我们治水有了效果,希望那些小时候常见的珍贵鱼种都能重新回来!”陈金法正说着,渔民陈士荣的小船从远方划来,两人一起数着今天的收成,80多条品种各异的鱼在他的小渔船里欢腾。“水好起来了,鱼也多起来了,2013年比上年增收了1万多元,盼着鱼能越来越多!”陈士荣咧着嘴笑了。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 00007 一江清水送下游 2014-01-16 3337627 2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