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上线一年多,占领全国一半以上市场

这一年,“快的”跑上路

  本报记者 李倩

  下午4点出头,“快的打车”COO赵冬站在杭州体育场路市体育馆附近的路口,开始做一个比对试验。这个时间段,是杭城出租车交接班的高峰,也是打车人的噩梦。他一次又一次地扬起手,驶过的空车寥寥,或者干脆翻起暂停运营的牌子。10分钟后,他打开手机上的快的打车APP,按住语音对讲键报出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发送成功的5分钟内,就有一辆挂着交接班牌子的空车停到他的身旁,“我正好去那个方向交班。”司机说。

  对赵冬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在这一年里开启,海量的手机客户端APP诞生,并试图在每个人的手机屏里占据一角。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场造梦传奇:2012年8月才上线的APP快的打车,在16个月的时间里覆盖了全国45个大中型城市,用户数超过2000万,司机数量超过35万,市场占有率超过50%,“打车神器”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香港地区的打车应用。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2013年年初,这还是一个30多家打车软件拼杀的市场,不到一年,大部分的APP连名字都已经被人遗忘,两大寡头垄断的局面基本稳定,随之而来的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如何实现盈利都成为困扰赵冬和团队的难题,“这是一个跟时间赛跑的行业。”

  1 “局面是越变越好,但事情并不是越来越简单。”天目山路网新大厦9层,坐在自己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赵冬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刚过去的一年,“其实我最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最开心的事、最难忘的事,都很难选啊。”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脸上难得地露出跟他年龄相符的害羞。

  如果不是主动提及,恐怕很多人都猜不出,眼前这位做事沉稳老到的COO是1983年生人。在加入快的之前,他是强生集团的营销主管,收入不俗。

  脱下外企挺括的西装,变身穿运动装背双肩包的“屌丝”IT男,“现在想想,只有一件事很后悔,我后悔没有早点从传统行业跳出来。”赵冬说得轻描淡写但语气坚定,“但我做的决定都是理性的,不是一拍脑袋就冲着理想。”

  说着,他点开了电脑里的个人文档,“这是决定做这件事之前做的excel,收集数据、估算市场,花了一个小时,然后我就来了。”在这张表格中,全国几大主要城市分别排开,每个城市的出租车保有量、空驶率等数据都有详细记录。

  “2012年3月,我看到国外有几个打车类的软件融了好几千万美元,感觉这事儿在国内也应该也有市场;另外,我估算了一下打车软件的市场规模,全国每年出租车营业额大约四千亿,但空驶率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果能降低百分之五,营业额将上升两百多亿,这两百多亿我们抽取百分之十,也是好几十亿的市场。所以我觉得打车软件这个事情靠谱。”理性的决定之后,赵冬也不否认自己运气也不错,“我确实没想到这个市场能发展得那么快。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几亿美元的估值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我们踩对了点,如果打车应用在五年前就开始做,根本没有这个环境。也有一部分运气在里面,所以创业成功需要的因素太多了。”

  2哪怕是过去没多久的2013年上半年,打车APP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出租车师傅每天忍受低薪在路上空转,开车时探头探脑注意有没有人招车,乘客风大雨大都要站在路边招车受罪……打车APP想要改变这些现状。智能定位、语音下单,还能与司机实时对讲,并查看司机位置,听起来很美好的应用软件在初期推广的时候,却并不容易。

  “送出租车司机车载充电器、手机支架等小礼物是常用的手段,司机只要在线我们就给补贴、抢单也能拿到补贴,这样的市场投入是立竿见影的。”说到推广,赵冬说自己有一箩筐的故事,刚开始觉得心酸难忘,但去的城市多了又慢慢习惯了。

  2013年1月,快的打车从大本营杭州进入上海。正值一年中最冷的天气,赵冬带着推广团队去与司机面对面,但就在计划时间的前一天,原先预定好的机场出租车候车处的位置突然被取消了。

  “我们临时改变计划,打听到了一家上海出租车司机常常去的面馆,在社区的小弄堂里,叫春和面馆。”尽管空间逼仄,赵冬和他的同事还是在面馆门口搭起了摊位,每一个走过路过的司机,都收到了快的宣传单。当场安装APP,还能拿到手机车载支架。

  “2013年年初到处推广的时候,每次打车看到司机用我们的产品,都会忍不住问人家,你觉得这个用起来怎么样。”赵冬的神情有些时过境迁的释然,“现在基本不问了,因为他们要说什么我心里都清楚。我们的产品几乎每星期都有优化,有些能实现的建议我早就已经在做,有些不能做的也有我们不做的原因。”在他看来,竞争进入中长期,产品的体验与精细化运营的力量就渐渐显露出来,这也是未来会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难之所在。

  3新生事物迅速占领市场之后,风雨也呼啸而来。

  从2013年4月至今,一场关于打车软件到底该不该有“加价”功能、加价行为会不会扰乱市场秩序的争论就几乎没有停歇过。

  很快地,争议逐步升级,甚至有部分地区的运管部门明确表示,禁止打车软件加载“加价”功能。

  “快的打车的本质是利用高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交易双方信息流通,“加价”更多用于特殊情形,给用户多一个选择而已,这个完全是由用户自己选择加或不加的。确实有一些用户因为有急事愿意加价打车,不过这部分的量占的很小。单纯这个功能上来说,我觉得只要司机和乘客双方同时认可就是合理的。”赵冬对加价功能的态度很明确,“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比如去年10月7日那天,杭州下暴雨,大多数出租车被困,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必然被抬高。如果没有打车软件,即使你愿意加价,也碰不到车,但是用打车软件,就可将加价信息传达给上百辆车,所以‘快的打车’让整个交易信息更透明了。信息越透明,市场的交易价格越合理,不能说越低价,就越合理。什么是合理,市场决定的就是合理。”

  当然,加价是否规范、该不该禁止,监管部门有了最终决定后,赵冬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一切监管政策都应该从老百姓的便利出发,大家的目的都一样,让用户更容易打到车。”

  尽管有监管风波,投资者还是义无返顾将大手笔的资金投向快的。2013年4月,快的获得阿里巴巴1千万美金的融资,11月,阿里又宣布继续注资近亿美元。

  “巨头不是傻子,打车市场本身很有价值,暂时没有盈利不代表没有价值。”赵冬说,快的正在摸索自己的盈利模式,一是VIP卡,面向打车频繁的用户,包月购买后VIP用户在全国35个城市用“快的打车”保证百分之百打到车。当然,普通用户依然免费。还有一个是企业版的,针对一些地方偏远的酒店,前台可以用“快的打车”企业版叫出租车,保证百分百到。

  “盈利这件事,我们不着急,现在我们每天有几十万单,2014年每天肯定会超过百万单。这样大的流量,一定是会有收入进来。只要有人用,这个价值迟早就可以变现。”尽管赵冬说着不着急,但显然2014年已经承载了他对盈收的期许。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这一年,“快的”跑上路 2014-01-06 3324553 2 2014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