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乐活人居·收藏

黑与白,矛盾的圆融

——记著名书法家姚建杭

  俞亦赟

  坐在小庄琉璃阁,看窗外叶飘叶落,百年樟树虬枝错综,随意自在。有意无意间,我又看见姚建杭先生手书的“松风煮茗、竹雨谈诗”墨迹,黑色团块的点点线线和樟树的叶叶枝枝仿佛很是熟识。

  姚建杭先生出生在山清水秀的浙江诸暨。诸暨亦称暨阳,乃勾践旧国、西施故里。诸山之高岩峭岸,不逆不亿;暨水之绰约润滑,无适无莫。诸山暨水不仅滋养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古代大家,就是在现当代的浙江书法名家中,诸暨籍的也占了相当比重。建杭年少时,多临颜鲁公法帖,得其雄浑壮阔之气,一生受用不尽。稍长,兼学米海岳,俯仰向背,变幻奇诡,知其『活』法。米之笔法,于今求之字里行间,时或可见。现代书家中,受沙孟海先生沾溉颇多。沙书浑厚,高视阔步,气吞六合,颇有万夫不当之概,建杭好之。旁人多以为他学沙,实则唯酷爱与多看,自谓近年较少对帖临摹。当是神之所聚,潜移默化,渗透于书中矣。同辈书家中的散朗书风,亦时有陶染。见诸暨前贤陈孔化夭矫奇崛之书,为之倾慕不已,皆为性之所近者。纵观建杭书法,所取较广,远取于颜、米,近取于沙孟海以及不甚闻名而自以为有可取者。

  从软笔、硬笔,再硬笔、软笔,又到软硬兼施;从楷书、行书,到简隶、行草,再帛书、金文,姚建杭不断地培养和转移着自己的兴趣,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是热情程度时有偏差。间断的热忱,需要名师的指点来连续。在姚建杭的学书生涯中,一直受到骆恒光、朱关田等名师的抽演启发。

  1983年,姚建杭在兰亭书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枝独秀的他被业界广为瞩目。此后,他先后担任过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主编和西泠印社《西泠艺丛》编辑部主任,成了一位职业书法家。

  职业的要求,使姚建杭对书法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使他对技法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有人说,姚建杭临什么帖像什么帖:临颜真卿,见庙堂气象;临米南宫,见米家云烟;临王觉斯,见苍茫沉郁;临沈寐叟,见险奇突兀……

  时代变了,书法也得变、也在变,变的是观念。姚建杭常说,直观地看,书法是图片艺术,是黑白团块矛盾的圆融。图有图法,黑白颜色为主的太极图,方时方,圆时圆,扁时扁。黑的,显性的,是一行行不规则的团块。块有块法,可大可小,可并可叠可割。如陆维钊先生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蜾扁体,左右相靠;也可以把两边的字行切去半行来装裱,显出其空灵。团块有字法,笔法,有墨法,光法。字法是字的结体,有帖的圣人之规矩和严谨,也有碑的店小二店小三的率真与奇趣。笔法千古不易,无非是篆书的游蛇,东来西往;提按的跳跃,鱼戏龙门。至于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则是毛笔和宣纸接触的面积比率。墨法有宿墨焦墨,浓淡枯干,见层次见精神;有渍墨与破墨,自然渗透,叠笔纷呈,见浑厚,见华滋。光法,不同的墨有不同的色质,姚建杭对墨有特殊的选择。有些墨,透着乌黑的、鲜亮的光泽,是浑厚,是沉稳;有些墨,是空灵,是情绪,是节奏,是空间的相互斗争和容让,是情感流淌后的统一战线。底色,是书法形式的重要一环,写在斑驳的墙上,写在不同颜色的宣纸或者绢上,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

  姚建杭:号棋匀,祖籍浙江诸暨,现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吴昌硕全集》执行主编,著名书法家、出版家。主要职务有:西泠印社出版社《沙孟海全集》编辑室主任、《中国画典》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编、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收藏 00028 黑与白,矛盾的圆融 2013-11-13 浙江日报2013-11-1300007 2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