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本报联合龙游普查保护传统村落——

黄泥房 “活”起来

  本报龙游10月30日电

  记者 裘一佼

  县委报道组 蓝正伟

  64岁的曾樟水是龙游县沐尘畲族乡金鸡庵自然村村民,今天早晨,他和老伴发现村里来了一群手拿相机、肩扛摄像机的人,对着他们已经住了50多年的黄泥房拍了又拍。

  曾樟水还不知道,眼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已经在网络上收获了无数个“赞”。自本报《美丽乡村》周刊推出“晒晒快乐老家”特别报道后,好奇的“驴友”开始把目的地设定于此,老曾和乡亲们居住的黄泥房引发了广大读者和网友对自然村落保护问题的关注和热议(详见本报10月24日报道《快乐老家 我们的根》)。

  系列报道也引发了龙游当地的热切回应,近一个星期来,龙游县农办对县内6镇7乡2街道,特别是龙南山区溪口镇、沐尘乡、庙下乡、大街乡、罗家乡5个乡镇进行普查,已摸排出63个黄泥房聚集的自然村落,共计1500余幢黄泥房,部分黄泥房年久失修、损毁严重,部分黄泥房居住率不高,部分村落面临自然萎缩。

  今年年初,省政府确定了要做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建设。此次普查之后,龙游县国土、规划、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将和本报一起,在对63个黄泥房聚集的自然村落进行初步的分析筛选后,计划确定一批交通相对便利、存量规模较大、自然环境优美的黄泥房集中村落进行保留和保护。

  黄泥房逐年减少

  “房子一旦没人住,就会加速老化和倒塌。”龙游县农办副主任叶志英跑遍了63个黄泥房聚集的自然村落,在农业部门工作30多年的他,几年前就开始关注黄泥房的命运。他做了一个统计,目前在龙游县,大概每年消失30幢黄泥房、1至2个自然村落。

  行走在沐尘畲族乡,几乎在每个幽僻的小山村,都会有大片的黄泥房。据县农办的调查报告,龙游境内黄泥房大致建成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南部山区约有三分之一建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

  不过,曾经以黄泥房为主要居住方式的耕读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变——自2003年开始,龙游县实施农民下山集聚,近10年来有两次异地搬迁高峰,第一次是2003年建设沐尘水库,陆续搬迁约1000户;第二次是2009年建设晨东安置小区,龙南部分乡镇约900余户农户异地搬迁下山集聚,另外加上部分乡镇综合土地整治项目,共涉及2000余户农户6000余人。

  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开始掀起建房热潮,特别是近5年来开展广泛的新农村建设,黄泥房开始受“冷落”,村民开始下山移民,这些错落在竹海绿水间的老屋,目前只有40%的居住率。

  紧靠沐尘畲族乡的长街乡方旦村祝家自然村,有26幢依山而建的黄泥房,36株古樟树群环抱小村,散发着一股迷人的香味。不过,这里的青山绿水却没有留住更多的祝家人,祝家年人均收入约5000至6000元,只有整个县的农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青壮年都在外打工、经商,留守村民收入依靠山林经济、来料加工,绝大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老屋、小村、老人,他们折射着自然村落在当下尴尬、无奈的现实,但长远看,黄泥房村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景观价值,代表着亲近自然、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的魅力所在。

  老屋如何“活”起来

  在龙游县农办的调查报告中,我们特别留意到,村民对黄泥房去留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搬离,到集聚小区建房或到县城购买商品房,那里交通便利,可以享受现代化生活;二是改建,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收入,经常要上山劳动,他们愿意将黄泥房拆掉重建新房,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三是保留,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子女外出务工,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部分老人,他们无力或无意搬离和改建。

  一方面是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渴望,一方面是黄泥房和自然村落特有的保护利用价值,呈现一个“活态”的黄泥房和村落,不仅仅是建筑的修复,更重要的是涉及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目前来说,中国古村落的保护模式主要有四类:一类是晋中地区的博物馆式,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这些已经没有人居住的古村落被改造成了古村落博物馆;第二类是多样式保护,如江西婺源县,保留了徽派建筑和村落的多样性;第三类是新老交汇,如丽江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还有一类是栖居模式,如嘉善西塘,原住民仍在有古老的、人文的、诗意的环境中生活。

  那么,龙游的黄泥房将如何“活”起来?这一次,本报联手龙游县向所有人发出了“英雄帖”——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我相信一个个有老屋、有古树、有石阶、有小溪、有故事、有原住民的村庄,会从心底里引发人们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和共鸣。”就在“晒晒快乐老家”特别报道进行时,龙游县委副书记徐利水撰文《留住乡土记忆》,呼吁有共识、有感情、有实力的有志之士入驻黄泥房,开发黄泥房,更好地保护黄泥房。

  欢迎将你的好点子或评论@浙江日报美丽乡村,一起努力,让黄泥房焕发新光彩。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黄泥房 “活”起来 2013-10-31 3238413 2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