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建立农产品预警分析师队伍——
农市,构筑风向标
记者 张丹丹 县委报道组 朱跃军 温君凯
本报武义3月28日电
记者 张丹丹
县委报道组 朱跃军 温君凯
正值采茶期,下午3时,武义县正新屋村的马路边,收购茶叶的商贩陆续聚集。对面就是整片的茶山,这里成了附近村民打听市场行情的地方。礼品茶今年明显遇冷,嗅觉灵敏的茶农早早地脱手鲜茶,仍在观望的,都是吃不准行情的人。
今年,武义县成立了农产品预警分析师队伍,对更多种类的农产品进行全面监测,尤其是县里主打的农产品茶叶。这让当地农民一下子兴奋起来,“是不是可以提前知道农产品的价格了?能不能告诉我们种啥更赚钱?”
目前,武义共有8名农产品预警分析师,都是来自一线经验丰富的农艺师或者农经师,分别对粮油、茶叶、蔬菜、畜牧和水果进行预警分析。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生产、需求、库存、进出口、市场行情、成本、收益等动态数据。他们不仅要分析监测数据,更要预测未来趋势,及时作出前瞻性的分析。
“股票、期货市场都有分析师,很吃香,但很多说的不准。我们可不一样,我们肚子里装着全县最一线的数据,种了啥、种多少、赚不赚钱,我们最清楚。”武义县农业局粮油站副站长孙雄彪,现在成了县农产品预警分析师的一员。
孙雄彪跟农业打交道20多年,全县关于水稻的数字,他不假思索就能报出来。现在,他的“肚里货”将成为监测预警粮油市场的科学分析报告。“从3月开始,我们每月、每个季度都要提交不同品种的分析报告,半年或者一年下来,还要报告农产品整体运行情况。”此外,武义县今年还完善了农产品市场的监测预警功能,农产品的出售价,成为预警监测的重中之重。
“农民卖啥价,也就是出售价,是最能反映市场走势的数字。”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农产品的监测更多在市场价和零售价。往往出售价一天一变,市场价却没有什么波动,就会出现大家熟知的农产品信息滞后现象。例如我省曾出现的衢州柑橘卖难、温岭大白菜卖难,其实最初都可以通过出售价的异常体现出来。
信息调查的基点越多,调查内容越全面,分析数据的指导性就越强。在扬店村农民周双武家,我们见到了一份《农户生产投入调查表》,调查内容非常详细:种籽种苗费、农家肥费、塑料薄膜费、化肥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等等。周双武告诉我们,他们受过专业的培训,知道如何填写这些表格。“接下来还要陆续填写,一年要填8次,都要寄给农业局的农经站。”这些数据,就是为了让预警分析师的分析更加科学。
监测基点也在不断增加,武义仅粮油的监测基点,就增加到125户。新增的茶叶项目,也有8个监测基点,而且这些基点都是按照地理位置均匀分布在全县。武义县农业局副局长吴晓娟介绍,今年开始,农产品预警经费从原先的3万元/年提高到了12万元/年。“武义主要的监测领域是粮油、茶叶。”
目前,这些数据采集后,都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省农业厅的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吴晓娟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基础材料。但显然,农民对这些信息有着更浓厚的兴趣。
周双武除了种水稻,还种着茶叶和香菇,每到开种时节,他总是通过上网寻找各种市场信息。他还花钱订阅香菇市场行情网站的动态监测信息,方便掌握销售的时间节点。听说武义将茶叶纳入动态监测系统,正新屋村茶农丁跃贵也问:“哪里可以看到?”他跟记者说:“花钱我也愿意,这年头市场经济,信息就是金钱啊。”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目的是希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厅里也在商量,如何向农民公布有用的信息。目前,这个系统的完善工作刚起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运行和积累。此外,数据涉及多个部门,发布前也需要进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