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艺术精品杭州巡展
一代女杰画丹青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李雯
本报杭州3月28日讯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李雯
何香凝,是中国女艺术家的一面旗帜。今天,“何香凝艺术精品展”2013年杭州巡展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举行预展,展出何香凝跨越五十余年创作的36件精品以及大量历史文献。
展览由国务院侨办、文化部主办,省政府侨办、省文化厅协办,何香凝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承办,从3月29日持续到4月9日。
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她1909年进入日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绘画的时候,学的是山水画和花卉画,而她早期的很多作品画的却是雄狮和猛虎。”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乐正维说,“何香凝先生的画作气度恢宏,立意深邃,常借松梅狮虎和山川来抒情明志,这也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
此次展出的36件艺术精品,不仅有何香凝早期留学日本期间的画作,有何香凝描绘浙江上虞白马湖秀丽风景的《山水》,还有分别在1928年、1936年与经亨颐、陈树人共同创作的《松·竹·梅》等。
“何香凝1934年在上虞白马湖休养期间,创作了不少耐寒花卉。”本次展览的策划人房桦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潘天寿、傅抱石及李秋君、贺天健等画家多有合作,创作了《江淹浦畔》、《漫言疏影太横斜》、《赏雪图》、《红树青山》等山水佳作。”
如果你走进浙江美术馆5号厅,从陈列的历史文献中会发现何香凝与浙江的渊源还远不止这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何香凝主要活动于江浙沪一带,她在这里从事艺术活动近半个世纪之久,浙江也是她与诸多书画同仁雅集之地。可以说,浙江在何香凝的艺术历程及其与海派文化圈的往来关系中,有着特殊的历史与地理意味,留下了她与经亨颐、陈树人、柳亚子、于右任、黄宾虹、潘天寿等人艺术合作的深深印痕。
1928年,经亨颐曾在其所作的绝句《竹》中写道:“此间俱是寒之友,不道寻常倾盖欢”,题下注“树人补菊”,此事引出了由经亨颐创立的海派文艺团体“寒之友社”,何香凝、柳亚子、黄宾虹、于右任、张大千、潘天寿等均是该社成员。“寒之友社”以画言志,诗酒唱怀,成为在特殊政治背景下文人、画家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存亡的一种抒发与表达方式。
此次巡展,就特别增加了“寒之友社与何香凝”为题的文献史料专辑,展现了收集到的大量诗词、题跋、绘画、图像等文史资料,以及年谱、传记、札记、画辑等专著。从专辑中可以发现,在书画上何香凝与柳亚子的交往最为密切,“何画柳题”的合作突显了二人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