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村渔民——
上岸安居更乐业
本报记者 霍建虹 通讯员 沈洁
小梅村位于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小梅港太湖入口处,这里的近200户村民祖上世世代代居住在渔船上,以太湖捕捞为生。
“我生在太湖,长在太湖,以前捕鱼捕到哪儿,家就安在哪儿。”50岁的村民朱玉林回忆起以前船上的生活,提得最多的就是“苦”。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家5口靠一艘破渔船艰难度日。“喝水直接舀太湖水,存在大缸里,放些明矾消消毒就喝了。生活不方便可以克服,最怕的就是雷雨天,在船上很危险。”
2007年,蓝藻入侵,加上居家船上直接排入太湖的大量生活垃圾和污水,太湖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差,鱼儿越来越少,渔民的日子更加艰难了。就在那年,湖州市相继展开了修复生态、打捞蓝藻、扩建污水管网等太湖治污工作,渔民居住上岸工程也被列入了当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拆除230条居家船和辅助船,新建渔民新村3.2万平方米,安置渔民750多人。
“不但有新房子住,还有丰厚的收入!”朱玉林带着记者来到渔人码头,指着一艘游艇自豪地说。上岸后,政府优先考虑渔民的就业,把老朱安排进了度假区管委会下属的游船公司,驾驶游艇服务游客。其他很多渔民也被安排进了度假区服务行业工作,每个月都有了固定收入。
随着月亮酒店、滨湖广场、奥特莱斯等大项目的建成,上岸的渔民也有了新的选择。47岁的沈根珍是湖滨码头银湖鱼味馆的老板娘,优雅的打扮、流利的谈吐,很难想象她曾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渔民。
“祖上几代都是以捕鱼为生,我跟丈夫也捕过鱼,但难以维持生计,就用渔船跑水泥运输。”沈根珍说,搬迁上岸后做起了餐饮生意。
现在,懂事的儿子考上了大学,鱼味馆丰厚的收入让夫妻俩非常满意,他们用“一个天一个地”来形容岸上和船上的生活。
漫步在风景宜人的渔人码头,几艘老式帆船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这些船不捕鱼,纯属布景。”度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船主都是原来的老渔民,上岸后没了生活来源,政府就帮他们安排了一项工作——每天驶出帆船供游客欣赏。“就是升升帆、降降帆,台风来了把船驶入港口,这对于老渔民来说,太简单了。”
如今,太湖南岸20万平方米的滨湖广场已初显形象,温泉高尔夫、游艇俱乐部、郁金香公园等一批高端休闲旅游项目也纷纷落地,南太湖生态动物园、麦德龙超市、意大利生命关爱中心等一批重大休闲旅游项目都已确定意向……朱玉林、沈根珍们期待着所有项目早日建成,期盼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