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政府采购

校车采购:尚有难题待解

  赵军 谢佳沥

  伴随着国家对校车安全的重视,以及各地方对校车需求量的上升,专业校车市场快速启动。校车不仅已成为国内客车企业一大市场支撑点,而且正在成为拉动专业客车公司发展的新引擎。然而,中国校车在推广初期还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对校车财政支持、运营管理等问题,各地都还在摸索中前行。

  资金来源待明确

  校车要实现正规、常态和健康的运营,资金来源至关重要。在美国,校车的保障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征收的房产税。

  对于备受关注的校车投入资金来源,在今年公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作了规定:国家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按照规定支持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但从国内目前的校车政府采购案例来看,《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只是就校车经费问题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解决方向。要想具体落实“谁出钱”的问题,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早提出校车安全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应该尽早明确校车经费的分担比例,如果经费分担比例不明确,地方政府很可能等待观望,导致一些需要购买校车的公立中小学迟迟得不到资金落实。此外,国家对城市和农村、落后和发达地区的校车资金支持力度应该有所区别。

  事实上,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即使靠政府财政全额支出,也不一定负担得起校车的购买以及运营费用。

  “如何让偏远贫困地区能买得起合格的校车?如何让他们用得起校车?这不解决,就会有学校继续使用不合格车辆当校车。”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运营管理模式有待探索

  目前,我国校车经营形成多种模式并存的态势,主要有学校自营、政府购车学校经营、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有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4种模式。其中学校自营和无政府补贴的营利性组织经营两种模式,所占比例较大。

  专家认为,这4种运营模式各有特点,但目前还没有任何规章制度来进行统一规范。

  目前由教育部指定,包括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等六地开展了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工作。

  以德清为例,其专用校车均由政府财政出资采购,由公交公司部分人员专业运营。此外,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每辆校车还配备1名司机,1名跟车看护员等一系列运营措施。这种以坚持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政府加大扶持、公司节约成本、家长适当负担的 “德清校车运营模式”,不仅在全国率先完成县域内小学生接送全覆盖,而且还入选了浙江省“201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

  但是,各地都有自己不同的运营模式,较难统一。“校车运营模式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校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校车市场之所以难以有所突破,瓶颈就在于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中。”业内人士分析。

  准入门槛降低引发担忧

  2012年6月《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发布,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该管理规则中,将销售能力一项降低为申请企业前三年的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3000辆,或大中型客车(含底盘)产销量累计不低于1000辆。该标准使多数中小型企业可以达标。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指出,《规则》施行后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进入校车市场。然而,中小型校车生产企业在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等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未来使用过程中或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

  中通客车公司文化部部长李笃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来扩大生产企业规模,会给后续校车应用推广留下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规则》的施行势必对目前国内校车生产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应该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产品一致性的保证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规则》降低了企业进入校车领域的门槛,难以对整个行业起到优胜劣汰的整合。


浙江日报 政府采购 00008 校车采购:尚有难题待解 2012-08-23 2692457 2 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