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老街 风生水起
本报记者 叶玉跃 通讯员 徐雨薇
常常想知道,喧闹与宁静,会间隔多少漫长的时光。
初夏的雨天,漫步路桥,刚刚置身于喧嚣的车流中,一转身,便踏入到一个有河有桥有寥寥人影晃动其间的所在。
哦,这就是十里长街【1】了吧。
喧闹与宁静,原来可以这么近,就是一转身的距离。
撑伞走在老街晨雾弥漫的石板路上,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店铺,空气里隐约有潮湿的雾气和模糊的花香。老街流淌千年的故事,早已伴着细雨吹散在风中。但老街的水埠头、古祠堂、古戏台、老商铺和流淌着的流水声,却如一本等待翻阅的泛黄线装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十里长街”始建于东汉,是浙江省内现存的大型古建筑群之一。位于路桥城区中心位置,包括河西街、邮亭街、路北街、路南街、下里街、新路街和石曲街七个街区,总长达3.5公里,民间称之为“十里长街”。整条长街,除了数不清的青砖黑瓦,看不完的民俗风情外,还孕育着沉甸甸的长街文化。
走得累了,我们就在一处桥檐、石凳上顺势坐下来。桥檐、石凳上有雕刻,同古建筑的门楣、屋檐上的雕花一脉相承。似金鸡独立、似蛟龙出海、似凤凰望月,梅兰竹菊虫鱼鸟兽也一并被还原呈现。它们仿佛是蓝色画布上的黑灰水墨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悠远的故事。它们,就是路桥灰雕【2】。
路桥,从当初建区前的一个小镇到如今的市中心城区,经历了多少嬗变。而它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还是在现阶段。2005年2月,“十里长街”一、二期民俗建筑组群修缮工程全部完工,投入正常使用。2006年,路桥区出台了《路桥区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启动了以搭建促进宣传文化工作项目化、品牌化、制度化的创新平台——“文化燎原”计划,每年专设5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用于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十里长街从此逐渐成为路桥文化发展创新平台,展开了新的篇章。
创意产业驻长街
中国美术学院创意设计中心。门面不大,进门就见满墙的美图美画散发着现代气息。据说,这些都是中国美院的老师创作的,只看不卖。
“美院创意设计中心是继台州学院之后,落户长街‘南官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高校。半年多运行下来,设计团队正在逐渐与市场接轨,”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罗邦云说,“团队目前的设计业务量不算大,主要是政府机关的一些业务,但团队本身可设计、可培训,也可做艺术品展示交易等,未来市场相当广阔。”
罗邦云说,路桥中小制造企业集聚,但一直以来,本地企业,如欧路莎等中高端设计要么由企业自身的设计团队承担,要么就去找北京、上海、广东的专门人才,有点舍近求远。“路桥的创新思路,就是要打造一个设计集聚区,力促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引进台州学院等10多家创意设计及文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近500人。”
与此同时,路桥计划在长街设置文化艺术交流拍卖鉴定中心、名人书画培训中心(基地)、路桥历史风情馆、路桥文博图书馆、市区收藏协会、旅游接待处、陈冰心国画工作室、吴建明油画工作室、个人收藏展示馆等。
“重点引进有品牌的客户(公司)来此设点经营,如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桃花坞年画、苏州刺绣等民间传统工艺、特色文化,使长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的窗口和交流的平台。”罗邦云说。
另外,还要积极拓展民间艺术、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加快形成出口优势。提高文化娱乐市场档次,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把长街建设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以及购物的好去处。
南官书院故事新
卖芝桥往东100米,新改造后的老街,有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院子里有石凳子、饮马槽、石臼、石磨,以及稀稀落落的绿色植物。院子入口处,有一镂空的原木门,上书四个黑色大字:“南官书院【3】”。院子里有一处讲堂,外有一副桃木对联。院子的南面是一处展坛,每周都会有不同门类的展览在这里展出。
“有这样一位路桥人,带领村民干事业,从艰难困苦到兴旺发达,曾经被人误解如今却广受称赞……”台上,大学生村官小章讲得绘声绘色;台下,百余名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南官书院“百姓故事大家讲”中的一个镜头。从2010年起,路桥区就在全区各镇(街道)开展了“百姓故事大家讲”活动,到目前为止,活动已在全区20多个部门展开。
穿过书院,还可以看到四野堂、陶冶居、玉唐馆、小兰斋等,这些带着浓浓文化气息的店铺次第排开,古玩收藏、中医艾灸等文化项目,给“南官天地”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妙智街广场对面,是古玩市场。在这里,每逢农历初三、初八为古玩集市日,摊位达到数百个,人们在这里或捡漏,或打眼,靠的全是平日里的积累和眼力。市场周边,还有一溜几十家古玩店,博古轩、云山古玩、小兰斋等,逶迤形成一个庞大的收藏、鉴定、拍卖、交流、培训及旅游休闲的综合性互动场所,已是台州乃至全省的文化艺术品集散地。
隔壁一家古色古香的国医国药馆【4】,传来一股淡淡的中药味。药馆老板介绍说:“我们的药品很讲究,用传统手法制作,不含重金属,很安全。我们的坐堂医生还每月好几次到社区义诊,提高老百姓的保健意识。”
新阶层人士联谊会是不久刚落户十里长街的,古朴的店面,小桥流水。联谊会经常做些公益活动,比如跟妇联合作,为看不起病的困难妇女、环卫工人、民工子弟免费治疗,发放慈善医疗救助卡等。
我们了解到,为提高十里长街的文化品位,入驻长街的标准很高,必须要符合文化业态的要求,否则出再高的租金,政府也不租的。反之,如果是高档次的文化企业或设计团队,政府还可以政策扶持,甚至免租。
文化惠民亮点多
路桥区农民合唱团的老张,这几天一直在长街张罗排练一台自编自演的晚会。“再过一个月,两年一届的路桥商都文化艺术节又将拉开帷幕了。”
在文化长街的影响下,路桥百姓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热情与日俱增,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将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路桥街道每逢周五晚上都放映免费电影,多半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题的片子和短小有趣的科普片。峰江街道的和美乡村大舞台,每月为群众送上精彩的原创娱乐节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如今,路桥区已建成文化广场145个,农村文化俱乐部实现全覆盖,全区文化网点覆盖率达到98%以上,15分钟乡村文化活动圈已基本建立。区政府还专门划出经费,“以奖代补”鼓励文化俱乐部开展活动。
传统文化的生成与积淀需要民间的创造与传承。为此,长街充分利用地处主城区的地域优势,不断拓展公园文化、墙角文化、亭廊文化、庭院文化、节庆文化的建设。
同时,通过引进设立文化沙龙、摄影协会、花卉协会、钓鱼协会、象棋协会、书法协会、诗词创作协会等,依托基层文化俱乐部,组织扇舞队、交谊舞队、太极拳队、腰鼓队等文艺团体,为群众送上可口的“文化大餐”,做到“周周有节目,旬旬有活动,月月有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伴随着十里长街文化园区的建设,路桥区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了古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南官书院等重点文化项目,新增公共设施面积1.5万平方米。到“南官天地”享受文化,成为众多路桥市民的选择。
【十年志】
2000年,路桥“十里长街”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4年初,“十里长街”首期保护和改造工程完工,共修缮工程全长330余米,修缮房屋203间,修缮面积1.45万平方米,十里长街也成为以明清古街古巷为特征,以传统商贸、人居文化为内涵,集商贸、旅游、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005年路桥区提出打造“人文路桥”的规划。至2005年2月,“十里长街”一、二期修缮工程全部完工。整个工程以保护为原则,对长街的民俗建筑组群进行修缮,维持长街及周边地区特有的空间肌理、空间秩序和场所精神。尊重原生建筑的尺度,在新的商业与居住街区的设计中获取旧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之兼具传统形态与现代功能。
近几年,路桥街道在“十里长街”一期街区(小广场周围)筹建台州文化艺术广场,以“集各地精华,扬中华文化,引四方宾朋,兴十里长街”为宗旨,高品位、高起点、高水准建设,使长街成为收藏、鉴定、拍卖、交流、培训及旅游休闲的综合性互动场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集散地。
【旧时光】
路桥自古多商铺。史料记载,宋代路桥“人物渐繁,商贾渐盛”,在路桥三桥边崛起了繁华商埠“廿五间”,带动了整片商业街区的繁荣,又得水路之便利,“百货麋集,远通数州”,商业繁荣在路桥千百年来一脉相承、长盛不衰。在修缮改造之前,路桥十里长街还是一条商家云集的功能性街区,因而今天的长街区别于某些仿古街区,是实实在在的历史遗存,是一个生活着、发展着的长街。
江南的老街大抵是婉约且精致的,但在路桥老街,你却能发现不一样的古朴与拙美。
沿街房屋为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但一层不设屋檐,为的是便于一楼铺子采光。老街只有两三米宽,却布满了银楼、铜号、药铺、货栈、绸庄、染坊,还有茶楼、酒肆、客栈、书场等,招旗飘扬,相映成趣,绵延十里。
有人做过统计,这条老街上,共有商店820家,各种摊位则达到2100个之多。清末的《杨晨志略》更是记载下这里曾经的繁华:食米聚三桥,每市太平及各乡米船来百数艘,价值万余金;棉布贩于松绍,绸缎来自苏杭,苎葛运从江右,土布土绢则横街各村所织,每市亦几万金;南北杂货约数十万,鱼盐亦十余万。地产有土绢、小布、木器、草席、蒲扇、草鞋,工省价廉。洋货亦有呢布绒线、玻璃灯镜、洋纱、洋铁、洋靛、药材、钟表、枪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