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天下

“神天”交会在即,专家解读——

天宫,全新的太空之家

  本报杭州6月10日讯 (记者 肖国强) “天宫一号在轨飞行表现完美,一切正常,正等待神舟九号飞船前来相会。”——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的这一消息,在让人们高兴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好奇心:它究竟是干什么的?天宫里还藏有什么秘密?记者今天就此电话采访了相关航天专家。

  “通俗点来说,天宫一号其实就是我国航天员在太空拥有的一个全新的更舒适的‘家’,为航天员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工作生活空间。”北京航天城一位专家向记者解释说,和神舟系列飞船相比,天宫一号的空间要大不少,它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8.5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如果把杨利伟乘坐的神五返回舱比作一居室,费俊龙和聂海胜开展活动的神六返回舱和轨道舱是两居室,天宫相当于套房了。”

  据专家介绍,天宫一号有能力支持宇航员生活工作60天人。也就是说,如果三个人都在里面,最多可待20天。

  为了能让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逗留,天宫一号设法制造了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人造地球小环境: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天宫一号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武器”。此外,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

  为给航天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天宫一号还采取了多项人性化设计。实验舱内的照明、睡眠区、空气成分都有良好的控制。舱内设立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睡眠区,拉上帘后,两个区域相对封闭,为航天员提供了隐私环境。航天员可以在里面睡觉,也可以看书听音乐。

  同时,天宫一号还设有一个微型的“太空医院”——一个成人巴掌大的银灰色长方体装置,它能为航天员适时检查身体,并将各项监测数据自动分析后传送至地面设备,以便地面人员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防止航天员长时间在失重环境下生活出现肌肉萎缩、骨丢失等症状,天宫一号还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包括特殊自行车、拉力器、下体负压筒等一些目前国际空间站通用的失重防护锻炼器材。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建成可供多名航天员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的空间实验室,肩负着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的使命,是中国未来空间站的雏形。

  我国不断发射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目的就是熟练掌握在轨交会对接技术,确保今后载人飞船或货运飞船能不断地往返天地,为空间站运送人员设备物资。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现在,神九引弓待发,天宫张开怀抱,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成功对接的壮美时刻。


浙江日报 天下 00009 天宫,全新的太空之家 2012-06-11 2590866 2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