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出海”新路径
记者 吴妙丽 程瑶 周松华
本报宁波6月10日电
浙洽会上,来自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16个国(境)外招商机构的100多名工作人员,迎接着一拨又一拨的浙江企业负责人,用生硬的普通话介绍着当地充满诱惑力的招商环境,诚意十足地邀请浙商前去投资兴业。而浙洽会外,探索“出海”新路径,正成为浙江企业降低海外生存风险,收获机遇和财富的重要战略选择。
对外贸易,风雨满楼
海关数据显示,浙江前5月出口同比增长5.3%,而在前4月,这一数据仅为4.2%。
在宁波港,5月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创月度历史新高。
进出口贸易低迷的状况似乎正在悄然变化。
“5月数据大大超预期不排除有季节性因素以及大宗贸易交货结算期来临等偶然因素影响。”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分析,“这个数据并不能判断外贸形势已经好转,外贸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反弹是否可以持续仍需要关注长期的趋势。”
作为全国外贸大省,浙江目前受外需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用电用地制约、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因素影响,外贸行业形势依旧相当严峻。
据宁波市外经贸局对全市274家重点外贸企业的监测报告显示,为了保证利润,有近6成的宁波外贸企业已被迫由过去接“大单”、“长单”变为接“短单”、“小单”。
对此,前来参加本届浙洽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们认为,浙江外贸进出口“改革调整”的时机已经来到。
另辟蹊径,积极应变
为应对外贸新形势,浙企正积极求变。
这几天,太平鸟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英频频出现在浙洽会各种洽谈会现场。不光是为了订单,王定英更希望能与外商在更广领域开展合作。“比如,我们希望与外商共同注册子公司和新品牌,与他们一起开发新产品。这样我们不仅能利用外商在海外的销售渠道,及时掌握最新流行趋势变化,还能让他们共同分担经营风险,一举多得。”据了解,太平鸟集团已与多家采购商达成了合作意向。
“去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压力。”宁波新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宁薇告诉记者,去年慈溪出口欧盟打火机类产品同比下降28%。而另一方面,地震后的日本市场对打火机等生活类商品的需求却是不断加大。面对这个巨大的蛋糕,新海强化自身研发实力,成功通过日本CR法案认证,“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的销售同比增长超过30%。目前日本市场已成为企业开拓的新增长点。”
国内文具制造业龙头企业贝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贝发集团正在实施庞大的海外物流基地拓展计划。根据做好文具产业链运营商的全新定位,贝发集团将在国内组建文具设计中心、文具商品交易中心、文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而准备将集产品展示、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具现货分销中心放在海外。
“将物流销售渠道设在海外,不仅能缩短响应客户需求的时间,改善服务,还能尝试进出口分拨业务,实现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延伸。”贝发集团已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个分销中心。今年上半年,贝发集团的海外销售量不减反增,实现效益与口碑的双丰收。贝发集团还计划建设至少30个海外分销中心,形成覆盖全球的分销网络。
在宁波,中化宁波集团、广博集团、奥克斯集团、海天集团等实力企业都纷纷在海外自建销售渠道。对于这种做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十分肯定,“坐等订单上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外贸竞争,不仅要比产品、价格,更要比拼服务、创意。”
境外投资,高歌猛进
浙洽会期间公布的2012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榜单上,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恒逸集团名列第134位。作为国内最大的聚酯化纤与原料生产商,恒逸集团斥资43亿美元在文莱投资建设的800万吨炼油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程序。这将是我省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最大的项目。
一直以来,全球石油化工上游产业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PTA等石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基本依赖进口,为实现一体化产业链战略目标,恒逸集团一直在寻求掌握上游资源的机会。文莱项目将解决恒逸石化原料来源瓶颈,PTA-PET-POY产业链延伸至PX,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近几年浙江企业加速“出海”,主动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的缩影。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2011年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568家,平均每天新增1.5家。其中,海外并购势头最劲。
海外并购活跃的背后,是浙江企业急迫的转型升级心情。富丽达集团高管王小平告诉记者,海外并购,有利于企业进入当地市场,控制技术、品牌等战略性资产,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出席浙洽会的中国首任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孙振宇先生认为,对浙江经济而言,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加速实现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变,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海外投资和并购业务现在是很好的时机。他给浙江企业支招,第一是并购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企业或者品牌,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其次,可以把研发中心放到国外,利用当地的资源、设施、专业人员进行研发,研发的成果则属于自己公司。第三是直接引进一些外资企业高端的专业人才。第四要趁机收购一些国外有成长潜力的企业。
当然,专家们也提醒,并购本身就面临着中西文化整合、与本地管理层和工会沟通等等巨大风险,而随着欧美对中国投资审查越来越频繁,并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加强风险预警措施,除了经济风险评估,政治风险评估也很重要,即考虑对国外经营者和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的政治、政策、制度等非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