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
——与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沈荣勤一席谈
整理 \ 朱凤娟 邱璐一
首届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十家) 系列展示之二
总策划 / 朱沪生
在缺陷中成长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现在银行业在外界的形象?
沈:应该说总体是好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推进经营转型等,取得了明显成效,包括在全球的影响力逐年提高。浙江银行业扎根于浙江这片热土,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为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百姓金融服务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工行浙江省分行也连续多年被授予“金融机构支持浙江经济发展一等奖”、“浙商最信赖国有控股银行”、“最佳社会公益金融机构”等荣誉称号,说明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认可。当然,银行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无止境”,我们在服务方式、服务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不断改进、提升和完善。
主持人:当前社会议论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您怎么看?
沈: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段日子有新华社记者来采访我,也同样问起这个问题,我跟他们一起探讨过。银行的企业性质决定了贷款必须“有借有还”,但现实是在申请贷款的企业和个人中,并不是所有的都能按期偿还,这就要求银行设定一定的贷款条件,这样肯定有一部分企业和个人得不到贷款。
要评价贷款难还是不难,我个人认为要看两方面问题:一是看中小企业准入条件是不是合理,二是看银行信贷规模资金有没有浪费。从浙江银行业多年的发展实践看,我认为这个准入条件基本上是合理的,浙江银行业存款余额在全国排名第四,但贷款规模名列全国第二,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在全国高居榜首。在浙江区域,银行业的信贷投入通常比较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也比较大。近些年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调整很快,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也最多。在我们浙江省分行6000亿元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达到3600亿元,占到全部贷款总量的60%,2011年新增贷款的99%投向中小企业。当然我们在信贷服务、风险识别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也在致力于创新和改进。
另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与我国的融资结构有关,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融资还是依靠银行,直接融资比例偏低,而银行的贷款规模又毕竟有限,这也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渠道的不够通畅。
主持人:那么“贷款贵”又怎么看?
沈:这其实跟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信贷供需矛盾以及信贷风险定价等都有关系。根据中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1年中国银行业净息差约为2.8%,低于2007年的2.9%和2008年的3%,处于国际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其他“金砖国家”,也低于美国、韩国等国家。所以说从国际看,我国的贷款利率水平处于国际中等水平,称不上贵也谈不上便宜。从我们浙江省分行情况看,去年我行小企业贷款加权利率7.28%,略高于目前执行的1~3年期基准利率,贷款利率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上升,主要在于央行的几次加息因素。应该说,我们银行业特别是几家大型国有银行的贷款利率不算高的。我认为“贵”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受国家宏观调控,信贷资金比较紧缺,有一部分企业融资转向了其他金融组织和民间借贷,而这些借贷成本基本上高于银行的2~3倍。
任何设计总会存在缺陷。比如现在不少人人手一个苹果四代,大家觉得乔布斯将艺术与技术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堪称完美,但也只是接近完美,肯定还有可改进之处,否则苹果五代就没有出来的必要了嘛。对于金融业来说,每一次改革都必须遵守经济规律。只有围绕这个规律,我们才不会偏离正道,才会越走越靠近大家想要的方向。如果说把企业比喻成人的成长阶段的话,我们也就是个“中学生”,正在从懵懂走向成熟。承认差距,找出不足,不好高骛远,才能更脚踏实地。
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
主持人:那就现在而言,我们能够做的最现实的事情是什么?
沈:我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叫《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我认为战略很重要,但是执行同样重要。有时,战略差一点,但是执行得好可以把一些偏差纠正过来。
杭州城市改造为什么那么成功,秘诀就在于注重细节、追求品质,从公交站牌的设计、临街建筑外立面美化,到中河、东河和背街小巷的改造,再到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推出等,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才有我们生活的品质之城、精致之城。
凡事无小事,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我们需要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更需要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需要各类规章制度,但更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主持人:有时候执行比规划更重要?
沈:是的。中国的金融在整体上发展比西方晚一些,但是现在他们也有地方倒过来向我们学习。国外有些大公司做事很依赖模型,比如,通过计算,然后划出一条线,在这个线下面的可以投,超出线外的就不投。而我们讲的是“不能没有模型,但不能依赖模型”。
主持人:有点像NBA的技术统计。
沈:是的,比如对企业的分析,我们依据他们的财务报表来,输入后通过计算机也自动能计算出结果。但是,我们还看他们的用电量有没有变化,是否拖欠员工的工资,企业家是否有赌博等不良行为等。有些东西往往是无法通过计算得到的,但恰恰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看来确实是细节决定成败。
沈:说得很对。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故事很受启发,19世纪英国有位唯美派作家叫王尔德,他对文学创作的投入和对写作的一丝不苟是出了名的。有一天,他很疲惫地在餐馆用晚餐。他的好友问他,您今天一定很忙吧,看您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王尔德说,是啊,今天真是累死人了,整个上午都在校对一首诗稿。朋友说,只是这样啊,结果呢?他说,结果是删掉了一个逗号,真的好累啊。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正确。我们一路走过来,主要还是自己实践、摸索。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在湖南培训,那个老师讲得很到位。他从人的角度分析了机制的起源。他说,人的大脑有一个脑垂体,它控制胰岛素的分泌,如果胰岛素少了,血糖就会高,表现出来就是嘴巴干、小便多等症状;倒推回来,如果发现口干等现象,那可能就是血糖高了,再往上追溯就是胰岛素少了,就有可能是脑垂体功能出现了问题。就像我们的考核机制,如果机制设立在那里,没有反馈,也无法追溯,那就是无效的。所以大方向好不好很重要,但是中间的细节也非常关键。就像武术中没有绝招一样,所谓“绝招”,都是用细节的功夫堆砌出来的。
大象也可以做小微
主持人:一般都认为“大银行做大企业,小银行做小企业”,工行为什么也选择做小企业,是不是和政策导向有关?
沈:这跟政策导向是有关的,但不完全是。现在对于大型银行来说,服务小微企业确实已经不是“要我做”的问题,而是“我要做”的战略选择。首先,小企业和小客户是个大市场,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从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型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向小微企业市场。
就像我们工行,早些年我们专做国有大中型企业,后来国有企业改制,数量越来越少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民营中小企业越来越多,我们又开始调整结构,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在,我自己其实是很愿意做中小企业的,我刚才说过去年我行新增贷款的99%都投向了中小企业,去年初我行成为全国工行系统乃至全国金融系统首家小企业贷款余额超“千亿元”省级金融机构。
主持人:那工行的优势在哪里?
沈:规模效应。我们提出“大象也可以做小微”不是没有根据的。
从国外看,如美国银行既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美国最大的小企业贷款银行,拥有430万户小企业客户。美国第四大银行富国银行,是美国10万美元以下的微型企业贷款业务排名首位的银行。在英国,汇丰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做得非常专业,国内小企业信贷市场占有率达到20%。
从国内银行业来看,这几年工、农、中、建、交等大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都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像我们中国工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经有3万多亿元,占公司贷款余额的60%左右。大银行是可以做小企业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年的经验,还有这方面的人才,已经形成规模效应。
像我们浙江省分行目前已经设立了206家服务中小企业的专营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600亿元。我自己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感受比较深,也积淀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台州当行长,那时工行的信贷评级授信体系都是适用大中企业的,但是台州基本没有这样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有些甚至是家族企业。如果按总行的要求,我们台州分行就没有业务可做。但是这些企业又很好,很有前景,所以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独立的中小企业评级授信等信贷管理体系,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手工画图、建模的。起初是在我们浙江工商银行系统内推广,继而又被总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以说现在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单独评价的信贷管理体系是我们原创的。去年中国银监会表彰的“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浙江就三家,包括台州银行和泰隆银行,工行是省内唯一一家大型银行。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主持人:工行最有特色的业务是什么?
沈:我们传统业务有三块:一是大企业、大项目;二是专营中小企业;三是个人贷款。我们基本上形成了流动资金、项目贷款、个人贷款4∶3∶3的信贷格局,大中小客户齐头并进发展。
新业务这块,我们的国际业务、贵金属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理财等业务发展迅速,另外网络技术我们在全球也算是先进的,在同业中都比较有特色有优势。只是“三农”这一块,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因素影响,我们服务还存在差距,主要是在农村集镇的网点相对偏少。但我觉得“术业有专攻”,这个也很正常。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不同的银行还是要有不同的业务结构?
沈:是的。就像有些银行,从来不做房地产,他们认为“我对这个不熟悉,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将来也不想去做这方面的业务”。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骆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各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银行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也并不是什么业务都要涉及。
从“形似”到“神似”
主持人: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是一步一步逐渐壮大起来的。在您看来,中国银行业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做是真正的银行了吗?
沈:现在是逐步逐步像银行。这些年来中国银行业公司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架构基本建立,但是内部的有些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所以我们说现在银行是从“形似”到“神似”。
主持人:“形”是什么?“神”又是什么?
沈:“形”是指公司治理机制、股权结构等方面,目前已经基本搭建起来。“神”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是企业的内功。这就好比我们说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成熟,通过他的一举一动略微会有所表现,但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无形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气质和涵养,这是装不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内功上还是有欠缺和不足的。
比如说,浙江的经济主体是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而且今后的潜力仍然很大。但是每家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各有差异,是不是有能力真正了解客户,能不能既看到企业现在的经营,又看到它的未来发展,这就是考验银行的“内功”。伯牙如果没有遇到子期,也就没有了让人心醉神迷的高山流水之音。小企业,大未来,企业和银行要是能惺惺相惜,中国实体经济就会涌现出更多的明日之星。
主持人:银行现在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沈:我认为主要还是创新不足,包括产品服务、渠道转型、风险管理、管理技术等,而这些创新都要依靠信息技术。随着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今后银行发展的方向在信息化、电子化,谁在信息技术和应用方面落后,谁就被淘汰。我们国家领导人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在想现代商业银行的根本出路在哪里呢?我觉得根本出路在于电子信息化。2009年我曾给总行党委写过一份报告,题目就叫“现代商业银行的根本出路在于电子化”。
因此,这些年我们加快了业务和管理的电子化建设,现在我们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快速发展,今后只要有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办业务,真正成为“您身边的银行”,甚至是“您贴身的银行”,把银行装进口袋。再如我们现在有一个网络融资中心,是总行级的,目前是省内引进的唯一的总行级机构,通过网络可以随时发起贷款、提取贷款,现在全行融资余额已达2000多亿元。
主持人:这样真的很方便,除了贷款外,其他方面还有何创新?
沈:比如我们的现金管理业务,对那些分布全球的大型企业,我们就可以根据客户的管理要求,即时、自动地把企业在全球所有网点的资金汇总到国内总部,这样企业每天可以看到全部的资金情况,还可以管控住全部的资金,分支机构则无支配现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除了发展网络技术,我们的创新还包括资产管理。我想这也是今后总体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从原来的资产持有大行转变为资产管理大行,做融资中介。另外,我们还在筹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从传统的融资银行向融“智”银行转变。
主持人:那我们离“真正的银行”还有多远?
沈:我们小时候老是听大人说,您怎么这么不懂事。长大以后才明白,做父母的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尽快长大成人。但是我想说,果实成熟要经过整个生命季节,一个银行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周期。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前进,不论步伐大小,总是向着标志着成熟的终点迈进,正因为我们知道成熟没有捷径,才选择一步一个脚印走过这段旅程。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理解。
真正的负责
主持人:有媒体报道说,在2011沪深上市公司年报中, “十家最赚钱机构中银行占了七家,而且工行连续三年蝉榜”,您怎么看?
沈:银行是企业,任何企业都一样,能赚钱总是好事。近些年银行利润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以及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经营成本的降低。
一是从信贷规模看,近些年中国银行业信贷规模翻了一番多,特别是2008、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银行投放了大量的贷款。即使是在同样的利差水平,银行利润也随之大幅增长。二是从经营成本看,特别是这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的ATM、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原来企业、个人都要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现在大量的业务坐在办公室甚至家里就可完成,即使去银行网点大部分业务也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办理,这就意味着银行节省了许多人力成本。去年我们工行在浙江总共是30亿笔业务,按照过去那样全部在柜台完成的话,需要三万三千名员工操作,现在只需要两万左右的人就可以了,整整少了一万三千人,近三分之一。这样我们的操作成本大幅下降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目前我们的收入成本比不到30%,远远低于国际金融机构40%~50%的平均水平。三是从风险成本看,得益于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得比较好,如去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平均为0.92%,所以盈利也比较好。但是今年以来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贷款快速上升,根据这一态势,今年银行盈利水平肯定会大幅下降。
其实一个区域银行的盈利并不是件坏事,应该是多赢的。银行作为企业,哪里风险低、盈利多一点,说明当地的经济环境好、金融生态优,信贷资金规模就会往哪里多投放一点,这对一个地方是有利的。否则哪里亏损了,说明经济金融环境差,哪里的贷款投放就会少些,最终会影响到这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您怎么理解“社会责任”?
沈: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枢。跟一般的企业相比较,涉及面更广,影响更大,应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银行责任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银行作为上市公司,要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国家负责,确保健康、持续发展。二是银行作为服务业,应积极为国民经济、企业发展、社会百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加强产品、服务等方面创新满足广大客户需求。三是银行作为公众企业,要回馈社会。这些年我们积极投身慈善、扶贫等社会公益活动,每年还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行内专门成立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办公室等。这些都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一般企业的特殊使命。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
主持人:您认为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上有什么不同表现?
沈:传统上,一些国外商业银行就是依靠积极承担伦理道德的社会责任,才推动了自身企业的长期繁荣和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商业银行将社会责任列入了银行的战略目标管理,加入国际社会责任机构来约束自己的经营活动等。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些差距,但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差距,一步一步去做,一定会做得更好。
主持人:您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沈:中国金融业在全面放开、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中正逐渐走向成熟。
我们工行提出要力争成为一家最具有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金融企业。其实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并不遥远,说到底就是“头”和“脚”的距离,头用来眺望,脚用来实践。“工以至诚,行以致远”,我们立足平凡的努力,忠于至诚;我们也追求致远,创造价值,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后 记
关于成熟,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成熟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是一种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们不知道中国的金融机构究竟看得有多远,我们也不知道在世界金融之林中它们又将走向何种高度。
但可以确定,没有剧本的中国金融业正在改革攻坚的过程之中,它在认真总结改革创新的得失,在积极探寻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深刻思考自身的道义与职责。走进工行浙江省分行,在其实践和摸索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串离成熟渐行渐近的足迹……
工行浙江省分行
2011年工作记事
积极争取总行支持,新增贷款工行第一。面对不断趋紧的货币政策,工行浙江省分行积极通过专题报告、汇报等形式向总行报告浙江的经济、金融情况,争取总行对浙江实行信贷规模倾斜,全年新增698亿元,增量不仅在全省金融机构排名第一,在全国工行也排名第一。
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融资能力。除了信贷规模外,工行浙江省分行通过总行在浙江设立区域理财中心,向总行信贷资产池推荐贷款、发行区域理财产品等增加可用规模110亿元;争取省政府与工银租赁合作,获得2012年末新增100亿元的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业务;积极与海外分行机构合作,通过开展海外代付、内保外贷、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等,支持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目前已有137家企业,累计办理业务100多亿美元。
调整信贷结构,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不动摇,全省已经建成小企业专营机构206家;配合实施海洋经济战略,制定专门针对海洋经济的差异化信贷管理政策,海洋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150亿元、新增30.24亿元;突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和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通过信用卡分期等方式,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内需。
不断改进服务,提升金融保障能力。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派出11个“双服务”工作组,开展针对性调研,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方案,同时迅速制定实施意见,从规模供给、利率费率定价、分类帮扶等10个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工商银行网络融资这个目前浙江唯一的总部级机构,不断完善“网贷通”、“易融通”、“电子供应链”、“网上商品交易市场融资”等产品,提高融资效率;提升“三农”服务能力,全年新增的27个网点、新增的80%自助设备,全部投入到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小城市和中心镇,基本消灭“空白”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