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内涵和主要任务
□陆学艺
2004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以来,特别是十七大把社会建设列入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后,全国各地开展了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各种新做法、新试点、新经验大量涌现。学术、理论界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展开了各种研讨。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主要任务,目前主要有四种主张和观点。
观点一:认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住房、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逐步缩小到合理的水平。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使改革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观点二:认为社会建设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基础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观点三:认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需要加快社会建设,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社会结构。
观点四:认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驾驭市场、制约权力、遏制社会失序的社会主体。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不仅要有政府、市场,还要有发育良好的社会(社会组织)。健全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从工业化社会几百年历史看,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有失灵的时候,例如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所以,必须要有政府适时地加以调控。工业化社会的历史也表明,政府也并不是万能的,也总有失误的时候,所以要有发育良好的、多种形式的、健全的社会组织,也就是要有组织起来的社会,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格局。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必须要有发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整个经济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一定会创造出许多适合国情和各地地情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经验和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之路。随着实践的深入,关于社会建设的内涵和主要任务的认识,也一定会更加具体、更加丰富。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