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省社科院课题组

  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是贯彻中央精神、顺应文化发展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是立足现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构筑浙江未来新优势的战略选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必将推动浙江兴起文化改革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新高潮。

  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把握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在规律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199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鲜明回答了浙江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建设文化“大省”与“强省”的关系,清晰辨别当代浙江文化所处的历史方位,才能使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般来说,“大”是指数量、容量等量的积累程度和面积、体积等规模的扩张速度。“大”是“强”的基础和前提,但“大”并不等于“强”,否则也无需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强”则是指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质的提升和飞跃,“强”必须包含“大”的要素,同时又具有与“大”不同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的“强”是指文化现代化、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提升展示。

  既要重外在形式,更要重内在品质。由于“大”是“强”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建设初期,它可能相对注重外在物质形式的发展积累、项目数量的规模布局等等;而“强”则更应关注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内在本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公民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等等。因此,“外大”和“内强”既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两个各有不同侧重点的阶段。如果过于偏重外在形式而忽视人的内在品质的提升,这种“强”难以支撑,也不能持久。所以由“大”到“强”应是由表及里的内涵和本质的提升过程。

  既要承认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更要注意提升核心价值的凝聚力。“大众文化”是指兴起于现代工业社会、以电子传媒为主要形式载体、以引导公众消费需求为主要理念的现代大众化文化形态。学界也将其与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甚至是商业文化相提并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境外进入内地,并逐步成为引领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因素。由于“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承认大众文化,并不意味着可轻言放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权。因此既要承认和正视这种趋势,又不可任其“泛娱乐化”,更要防止它由通俗演变成低俗、庸俗、媚俗。因为“文化”和“娱乐”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及早设置娱乐的下限,不断提升文化的顶层,花大力气在全社会高度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是衡量文化强省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难度很大的一项工作。

  既要注意“布点”,更要注重“扩面”。“点”即标志性大工程、大项目,“面”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必要的大工程大项目是“强”的标志和前提,无“大”则不“强”,无“点”不成“面”。但仅有“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有广大的“面”才能真正“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提高群众素质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扩面”即要最大限度实现面向人民群众的覆盖面,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造文化”、“送文化”与“种文化”的关系,力求真正使文化为群众喜闻乐见并深入人心,使它具有旺盛活力和灵动魅力相结合的持续机制。

  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新跨越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确定了文化强省的目标、绘就发展的蓝图。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建设文化强省,取决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把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向心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热点难点和思想困惑增多在所难免,迫切需要加强思想舆论引导。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服务之中,落实在各项政策和公共服务之中,防止出现具体政策及其执行结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把各级领导干部进高校、到企业、入社区讲形势、上党课的规定制度化、常态化,科学策划选题、主动设置议题,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热点难点。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化解热点难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地率”。当前,急需提炼出具有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特色,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能够被大家认同的易记、简洁、通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

  激发民间活力,创新投入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为重点,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多元、丰富的文化需求相比,当前的公共文化体系大多是单向输送,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比较单调、单一。因此,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民资、外资以合资、合作、参股、兼并、收购、项目招标等形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以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释放民间文化的活力。一方面继续采用“送文化”、“种文化”等自上而下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文化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人民守护文化家园的热情,挖掘农村基层组织、民间艺人自身的文化传承、保护和创造的潜力。以人为本,让文化关怀真正落在社会各个层面。城市失业人群、低收入阶层、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文化关怀的重点对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文化层面的心灵关怀和情感抚慰,及时疏解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向上、奋进的积极心态。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创新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管理体制。由“养人或养单位”为主向“兴项目”为主转变,以项目为抓手,吸引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建设各类文化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随着我省文化产业“122”工程的实施,全省文化产业呈现超越发展的态势。我省积极鼓励与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产业领域,民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要加快文化企业上市步伐,为浙江文化产业培育一大批优质的上市后备资源。对于已上市公司,要鼓励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做强做大。建立各类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文化发展基金,探索建立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政府引导,让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以带动社会资本的有效聚集与整合,逐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的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和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各类文化发展担保和再担保公司与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机构和机制,加强对文化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鼓励科技创新,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努力攻关并掌握一批为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利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具体来说,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坚持一手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一手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同时,积极支持高科技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以高新技术的优势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在浙各类高校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努力掌握数字文化资源处理、网络文化传播、舞台艺术表现、电子娱乐体验、文化监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统一共享开放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平台和孵化器,使浙江文化企业的重大共性技术与集成技术的研发能力大幅提升。鼓励企业增加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的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文化科技人才,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产学研结合创新企业的形成。

  加强浙江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扩大浙江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体现着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在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使生产制造与设计创新并重、招商引资与品牌输出并重,全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实施文化产业“名牌带动”战略。现有的各类文化品牌,都要充分发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整合效应、集聚效应、增值效应、辐射效应和放大效应,最大程度地凝聚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大幅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并带动形成产业链,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扩大浙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全面跃升。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要善于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重视文化传承人的挖掘与培养。群文品牌要延续、光大,提高影响力,就要在理念上增加生态文化、海洋文化等新的文化内涵,在方法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先进传媒技术、时尚创意元素,在受众对象上赢得广大青年,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和支持。对各类群文品牌要努力转换形成文化旅游、民族演艺和民族工艺品生产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特色文化产业集镇,培育专业性的关联企业群。继续打造浙江文化精品工程。实施精品战略,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具有浙江特色的优秀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抵制低俗之风。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对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考核力度。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还存在 “两头热、两头冷”的现象,即“上热下冷”、“宣传文化部门热、其他部门冷”。由于文化建设缺乏刚性约束,变成了一项“软任务”。为此,应加快研究制定文化强省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之中。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对各级党委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考核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部分行业和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执笔:潘捷军 汤敏 徐鹏】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2011-11-28 2230136 2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