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景色新
——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综述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10月1日,上海。
在世博园,打工妹王琳和4万余名游客“登顶”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重温世博胜景;
在和平影都,面对《白蛇传奇》《辛亥革命》等各种题材的国产影片,钟先生和女友一时难以选择;
……
同一天,同一座城市,不同角落,类似的情形几乎每天上演。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中国百姓,正享受越来越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
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一幅绚丽生动的文化画卷,铺展在亿万人民面前。
改革创新 迸发活力
刚刚过去的两个星期,由长春电影集团参与投资、发行的主旋律商业大片《辛亥革命》赢得不错的票房。
这让长影集团董事长刘丽娟格外欣慰——有谁能想到,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曾连续6年亏损、一度无片可拍。
长影集团的变化,是过去这些年来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改革的动作,不可谓不大——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18万个以上。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应转制的419家地方出版单位已完成402家,应转制的2412家发行单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29家电影制片厂已完成27家,广电系统内需转制的57家电视剧制作机构已完成52家,38家省级党报党刊发行机构已完成32家。地方3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已有595家完成转制。
同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加大,中南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共有26家文化企业上市,逐步成长为A股市场的一个新兴板块。
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大大激发了文化的活力:
——2003年以前,我国电影产量一直徘徊在100部以下,国内票房不足10亿元;2010年,国产电影产量则达到526部,票房超过100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4倍以上。“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翻了一番。
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5%。2004年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文化服务 群众受益
随着清脆的放学铃声,11岁的姚茂盛迅速收拾好书包跑回家中,匆匆扒了几口午饭后,就奔向村里的农家书屋。
位于村委会楼上的8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是这个11岁的安徽农村男孩的“乐园”。
从总量到结构,文化投入持续增加和改善——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从城镇到乡村,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越来越广——
截至“十一五”结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83万个服务点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实现乡乡都有。
在文化建设中,在改革推进中,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了更多的保障,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发展繁荣 硕果累累
近年来,改革创新新举措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为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不久前,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等5部长篇佳作胜出。在过去的4年间,具有申报奖项资格的长篇原创作品达7800部之多。正如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张未民所说:“长篇小说的兴盛是新世纪中国文明复兴的缩影。”
——票房是生产力,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2009年,国产电影《建国大业》取得了4.2亿元票房,打破了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维持了长达12年之久的国内票房纪录。2010年,电影《唐山大地震》又凭借6.73亿元票房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文化迅速传播形成热点——
易中天讲三国、于丹讲论语、闫崇年讲清史……最近几年,借助电视的力量,文化一次次成为舆论热点。
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层出不穷——
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迅速,2011年6月多达近2亿人,网络文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借助旅游等市场,一批新的舞台剧在各地长久上演——
《云南映象》《梦回长安》《印象刘三姐》等舞台剧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民族舞台文化市场的运营典范。在杭州,《宋城千古情》累计演出12000多场,接待观众2800多万人次。
面向世界,中国文化释放出更多的魅力——
从中法文化年期间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亦真亦幻的中国水墨,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开放、包容的文化中国新形象。
“十一五”刚刚结束,“十二五”开始启程。文化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设为一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
这将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
人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一定会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