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诚信,一个儒商的文化刻度

——“诚信温商杰出代表”朱清国的故事

  熟悉朱清国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他是儒商。文雅有致的举止、谦逊平和的态度,书架上被仔细研阅、写满批注的书籍,书房里颇有大家之风的亲笔书法,都一点一滴地袒露着一个儒商的文化心迹。

  然而,朱清国不是从学院里读上来的企业家,而是从商场实战中走出来的文化人。诚信,无疑是这位温商的文化刻度之一。

  朱清国20岁即南下广州创业,从上门推销纽扣和开设小档铺做起,十八年后的今天,他已是中大九洲轻纺广场、国汇投资、铭隆地产、钜沣置业、国正投资等数家企业和广州温商的掌门人。他同时还是广州海珠区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员、温州市永嘉县政协委员,温州市十大杰出在外创业青年、2008年度温州经济十大杰出人物之一。2009年,广州温州商会换届时,年轻的朱清国更是几乎以全票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新一届广州温州商会会长。

  从初出茅庐到叱咤商界风云,朱清国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扎实而稳健的。作为一名温商,朱清国对信誉非常重视。在1999年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之前,朱清国还是一个开小档铺卖服装辅料的小老板。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后,朱清国拿到了第一笔2.5万美金的国外订单。那时单子虽然不大,朱清国却非常重视客户的逐渐积累。“做这一行,关键要讲信用,你没有信用,客户会遭受损失,而自己更是得不偿失。”回首刚入商海时的情景,朱清国反复提到的是“诚信”二字。

  在朱清国的身上有一件关乎“诚信”的故事:由于不可控因素,他给巴西客户的货延迟了,而当他把给客户的3.7万美元赔偿金交给客户的时候,发现客户的手都在抖动。

  2002年,朱清国发现,当时服装辅料市场发展越来越好,一铺难求。于是决定转而投资商铺。投身专业市场开发后,朱清国迎来了广州中大九洲布匹市场升级改造的绝好机遇。

  按照市里规划,广州中大纺织商圈要进行大改造。朱清国适时而动,2006年初,他联合市场的其他经营户们,以股份形式成立广州钜沣置业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占地6万平方米总投资达4个亿的中大九洲轻纺市场落成,成为广州中大商圈升级改造的样板工程。

  “硬件设施的改善,仅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经营空间,要帮助他们真正提升经营档次,就必须有全面的商务配套增值服务和适当的引导。”2008年,朱清国完成了其旗下“中大九洲轻纺广场”的全部招商工作,终于实现了打造国内甚至是亚洲最大辅料市场的心愿。

  然而到了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纺织品行业受到很大影响,市场销售也受到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朱清国依然兑现了他之前提出的“与商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一方面通过完善管理,加强对商户的服务;另一方面,在租金、水电费等各个细节向商户们让利,对一些经营有困难的商户免收管理费乃至水电费。他还通过为这些商户搭建网络平台等方式为他们寻找新的客户。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朱清国几乎以每月补贴300多万元的幅度为商户创造便利,共同渡过难关。

  对布料市场老板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孤军作战、独自为阵所吃的苦,朱清国深有体会。得知大家有联合起来、组建商会的共同想法后,朱清国义不容辞地做起了筹备工作,任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在自己十分繁忙的生意中抽出时间,积极参加商会每次筹备会议,同时出钱出力,热心支持这项工作。2006年,广东省工商联中大纺织产业商会在各方辛苦筹备下得以成立。

  除了做好自己的生意,为商界同行搭建共赢平台之外,朱清国还热心社会公益。在广州市海珠区,他曾捐款18万元帮助接济500余名贫困党员的生活。在广东特大台风,“桑美”超强台风,四川汶川地震时,他毫不吝啬的自发以及发动商会会员捐款捐物。几年来,他的个人捐款多达500多万元。

  朱清国说,教养和文化,不仅仅是案头的几本书,书房里的墨香味;更是对从商为人的一些原则的长期坚持和恪守;是守信,也是一份责任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诚信,一个儒商的文化刻度 2011-10-17 浙江日报2011-10-1700007 2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