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人文·理论视野

调低增长预期
保持中高增速

  过去30年,中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与其相伴随的,是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这样一个特殊的增长结构。中国经济高出口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社会处在人口红利期,必须储蓄。储蓄,是为了将来老龄化的时候养老之用——今天我们享受人口红利愈欢,未来老龄化时代也会愈痛。作为国家整体,高储蓄必然要表现为高贸易顺差。

  但是中国的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又有很大的不合理的成分。由于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深、产权保护弱、法律执行情况差等方面的原因,经济软预算约束严重,加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经济呈现出投资冲动、消费压抑和产能过剩。这也正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之所在。假如没有国外的强大吸收,那么一个投资冲动、消费压抑的人口红利社会,总供求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的,高增长就不可能维持。

  不过这在过去不是问题。中国低消费、高储蓄,可是美国高消费、低储蓄。中国的高储蓄正好被美国的高消费吸收,总供求平衡得以实现。可以这样说,正是中美两个国家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美丽的双人舞,弥补了各自经济的结构失衡,成就了世界经济的均衡高增长。

  可是现在情况起了变化。金融危机表明美国的借钱消费、提前消费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续。柏林墙倒塌,近20亿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按说西方国家的高福利、高工资不能维持了。然而过去20年,由于来自新兴国家廉价制造品对于物价的抑制,西方国家的实际工资不但没有向下调整,反而上升了。而扩张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则进一步强化和维持了这种本不可维持的高福利、高工资。这正是西方国家结构失衡之真正所在。而这个结构问题不解决,西方国家不可能重回高增长轨道。

  外需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然而西方国家短期难以恢复正常增长。不仅如此,西方国家不能恢复正常增长,政客们势必要转移矛盾,嫁祸于人。美国、日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于中国的指责,就是典型的转移矛盾,嫁祸于人。而且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使得遏制中国重新成为美国的利益取向。因此,人民币升值将是长期趋势。

  中国经济还将面临世界性超发货币的难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热钱会大量流入中国,从而造成中国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控通胀,抑制以房地产为主的资产泡沫已成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胀的坏处不需多说。房地产泡沫不仅剥夺穷人,补贴富人,造成两极分化,而且会增加制造业的成本。房地产泡沫还可能给银行体系造成潜在风险。

  控通胀、抑资产泡沫,治本之策,还是釜底抽薪,收紧货币。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不过当今中国,控制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本身又是货币紧缩的有机组成部分。须知,热钱流入并不仅仅是来套汇的,更多的其实是来分享资产盛宴的,因此抑制房地产价格,本身就起到减少热钱流入和紧缩货币的作用。抑制房价,短期可能挤出一部分货币流入到商品和劳务市场,导致CPI走高,但是长期看却是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的。

  而且,不抑制资产泡沫,实体经济也不可能得到拯救。当资产市场上价格百分之五十、一百地上涨的时候,实体经济领域就会发生资金倒抽效应。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金融制度存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和国有部门投资冲动对于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方面的原因,然而更有因为货币扩张、资产泡沫而发生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倒抽资产市场的缘故。

  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而不是投资和出口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此,必须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所占比重过高、以及上游产品国家垄断经营的现状。这些问题不解决,百姓的收入不可能有效增长。没有收入增长,消费不可能真正提升,经济增长就还得依靠投资拉动,给长期埋下更大的隐患。同样重要的是,要改变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深的现状,强化软预算约束,减少投资冲动。

  中国经济必须调低增长预期。不过,由于中国的劳动市场相对具有弹性,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多年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也不是其他新兴国家短期能够赶超的,因此制造业在世界上仍然会有竞争力,这决定了中国经济保持一个中高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可能的。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会逐步回归一个中高的增长速度,而通货膨胀会与此过程相伴随。

  【作者为浙江财经学院教授】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06 调低增长预期
保持中高增速
2011-10-17 2178435 2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