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科技催秧早下田
诸暨日报记者 马青华
本报诸暨4月17日电
诸暨日报记者 马青华
4月17日下午,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村种粮大户詹正锋仍在刚种下的早稻田间忙碌。“这个秧是13日下种的,昨天雨这么大,气温又低,不知道秧苗会不会受损。”詹正锋说。
在詹正锋背后,一丘丘田上嫩绿的秧苗迎风而摆。“这150亩田就是智能化育秧中心育出的第一批秧。”詹正锋说,这次也是搞个实验,毕竟种早稻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了10天,现在看看长势还好。
记者了解到,省内首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新桔城村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借助智能化育秧中心的强大技术支撑,创下该市30年来最早早稻移栽大田纪录。诸暨市农技专家告诉记者,今年早稻能比往年提前10天进行大田移栽,靠的就是智能化育秧中心的技术支撑,对秧苗繁育环节最关键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做到了精确控制,实现了智能化育秧。而用传统方法催芽育苗,就怕天气不好,去年早稻育秧期间因为连续阴雨、温差变化大等影响,不少机插早稻秧盘缺苗、死苗,损失比较大。
“今年3月21日,我们就开始在智能化育秧中心育秧了,这比原来提早了10天。”种粮大户王朝阳自豪地说,这个智能化育秧中心能有效抵御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省种、省工、节肥、节药。中心单批育秧能力达到5000余盘,可机插大田240亩左右,闲季还能开展油菜和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育苗。
在采访时,农技专家告诉记者,早稻如果能提早种,收割时间就提前了,晚稻的播种也相应提前了,这样晚稻生长期延长,产量肯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