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生态浙江

杭州:生态笔墨,点睛“生活品质之城”

——杭州两轮“811”环境保护行动亮点集粹

  杭州:生态笔墨,点睛“生活品质之城”

  ——杭州两轮“811”环境保护行动亮点集粹

  第一轮

  “811”环境污染整治篇

  深入实施“1278”工程

  加快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杭州市大力实施“1278”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紧紧抓住杭州市主城区大气污染、钱塘江和苕溪两大重点流域、7个重点监管区域、8个重点行业及重点环境污染监管企业的整治。

  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整治。全面完成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主城区87家、萧山区22家和余杭区16家单位共125家单位完成了炉窑灶改造任务,累计发放“禁燃区”专项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出台杭州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编制《杭州市空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和《两控区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应用,全面开展脱硫工程和工艺废气达标治理工作。

  抓好重点流域整治。完成钱塘江、太湖(运河)水系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出台《太湖流域水质明显改善三年实施方案》,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展开,重点做好沿河(含支流)企业的排查,沿线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沿线畜禽养殖业整治等工作,推动市区截污纳管,加大运河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频次。

  推动重点区域整治。全面推进7个重点监管区域污染整治工作。其中4个市级重点监管区(萧山南阳化工区、桐庐钟山石材、余杭苕溪流域重点监管区、临安锦溪流域)和3个省级重点监管区(建德化工行业准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萧山东片印染染化、富阳造纸行业)均已通过省、市政府验收。

  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对电镀行业实施分类整治,鼓励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创造条件促使电镀企业进园区发展,同时对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规模小、管理差、工艺落后的电镀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迁;开展水泥行业整治,全市154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责成全市103家重点危险化学品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应急设施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杭州市加快建设和完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截至2007年,第一轮811环境保护三年行动期间全市已建成或在建的县以上污水处理厂19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5万吨/日。杭州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也在加快进度,填埋场建设已完成70%;第二固废处置中心已通过可研评审及120多亩土地的征用工作。

  强力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 着力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为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杭州市每年年初制定《杭州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并下发至各减排责任单位,将年度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企业,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针对杭州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形势严峻的现状,一是紧急出台《杭州市2010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应急方案》;严格环保执法监管,按照省环保厅《关于组织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大检查。二是对重点区域下达减排红色预警,重点对富阳市和萧山区两个地区下达污染减排红色预警。三是加强减排应急督查工作,市减排办下发《关于做好污染减排应急措施落实工作的通知》,拟定《杭州市2010年度污染减排攻坚督查专项行动方案》。通过狠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污染深度治理和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强力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截至2010年,杭州市化学需氧量比2009年下降4.43%、比2005年下降16.65%,二氧化硫比2009年下降6.10%、比2005年下降17.79%,均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省级督办的重点问题杭新景小冶炼整治工作已于2008年12月9日完成并通过验收,其中,富阳市淘汰关停粗铜冶炼企业19家,取缔露天铜球摊点和原料堆场1060.7亩,桐庐县9家小冶炼企业设施全部拆除。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整治已于2009年11月19日通过验收。开展了对83家重点印染化工企业的全面整治,总投入资金2.16亿元,新增废水治理设施14套,废气治理设施90套(台),达标排放率100%。强化河道污染治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投资3.05亿元进行热电企业的锅炉深度脱硫改造工程,完成4吨/时(含)及150万大卡(含)以上燃煤(燃重油)炉窑的烟气污染整治。12个列入整治范围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全部通过验收,并上报省生态办。建德市碳酸钙行业的整治于2010年12月31日通过市级验收。截至目前,规划关停、搬迁的灰钙企业均已经停产,并启动了技改完成灰钙企业粉尘治理的提升工作。125门石灰土窑已经关停40家50门;145家重钙母料企业均已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9家轻钙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运河流域余杭段的污染整治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工作。2008、2009年主要是开展对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的限期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有效控制运河余杭段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09年底,余杭区累计完成投资额约20亿元,实际污水处理量13.0万吨/日。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自全面启动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建设道路20多条、河道整治30多条,完成了300多家工业企业的关停转迁工作,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重点转向城市有机更新建设。

  切实加强水污染集中防治 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污染整治

  加强水污染集中防治。积极开展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工作,继续贯彻实施《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在巩固深化原有52个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10年又下达了6个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任务,其中临安市4个、建德市2个,目前各项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强势开展黄砂码头整治,结合迎接“创模”复检契机,杭州市对钱塘江饮用水源上游的黄砂码头开展了集中整治,通过西湖区、萧山区和富阳市及市级各部门的努力,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共拆除134家黄砂码头、4家造船厂和1家水上加油站,其中黄砂码头提前3个月完成拆除任务,剩余3家未拆除的造船厂和水上加油站也完全有望提前完成任务。制定并下发了《杭州市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任务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形式下达到各县(市)、区,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督促各县(市)、区切实做好钱塘江流域整治各项工作。在杭州市发改委牵头下,做好太湖流域整治的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全面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1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已进入调试。七格三期100吨/日污泥焚烧示范工程于2010年4月28日点火成功。杭州市城西(蒋村)污水处理工程(10万吨/日)2009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标处置工程由市城投集团负责建设,2010年该工程被列入杭州市新一轮“十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于2011年5月底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1000吨/天以上集中式污水处理厂51家,设计处理能力336.1万吨/天。

  深入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并由杭州市环保局和市发改委颁布实施。启动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整体推进工程。杭州市2009~2010年下达了两批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农村整村推进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这批项目涉及119个项目,大部分属示范项目,如以工带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新型零排放养殖模式、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置、池塘生态改造与修复、立体绿化、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新型矿山生态修复等。继续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完成重点整治村679个,整治率达75%。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05~2010年仅“1250”工程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工程683个。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家乐污染治理。2010年完成了2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23家农家乐旅游开发的污染治理,累计已完成百余家。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2010年全市新建“十万农户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示范项目50个。合计新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池容积3.22万立方米;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65万平方米;新增户用沼气池781只。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超过70%。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一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完成省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共413个。制订并下发了《杭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项目考核奖励办法》。二是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完成132个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下达资金1000余万元。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完成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45.38万亩,综合利用率达到91%;回收农膜7699吨,回收利用率85.2%。

  有效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 不断加强生态创建实施力度

  有效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开展废弃矿山的治理和修复。全市累计已治理废弃矿山260个,累计治理率达93%,其中自然复绿试点6个。全市新启动省级绿色矿山创建7个,累计20个。富阳市新桐建材有限公司建筑石料矿成为首个县级绿色矿山。开展废弃矿井调查治理,落实174个废弃矿井治理任务。开展河道综合整治。2010年完成清水河道建设200公里,累计1350公里;完成30条河道综合整治和3条河道的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累计1230平方公里。做好国、省道上边坡复绿工作。全市公路绿化更新完善30公里,完成边坡复绿工程3万平方米。大力推进解决30万人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共完成饮水改善和解困38.71万人,涉及82个乡镇,373个行政村,耗资3.77亿元。加强“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工作。2010年全市新建生态墓地51个,生态葬法覆盖行政村达到97.3%;共治理“三沿五区”坟墓13.5万穴,新一轮“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达到73.6%。

  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工作。为确保生态创建工作顺利推进、高标准完成,杭州市生态办多次赴基层调研指导,特别是对创建省级生态区的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次实地指导,认真研究制订对策措施。另外,对已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督查,梳理问题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通过加强督查、精心指导,目前杭州市已有临安、淳安、建德、桐庐等四个县(市)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临安市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已通过环保部公示,桐庐县国家级生态县已通过国家验收。临安、淳安、桐庐、余杭、西湖等5个县(市、区)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占应创数55.6%。另外,桐庐县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余杭区获联合国“生态和谐、环境美丽”最高荣誉。全市还建成“全球500佳村”1个、国际生物圈保护点2个、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命名“中国绿色村庄”1个,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6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03个,占总数的80%。创建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42个、市级生态村60个。连续8年获得生态省建设考核优秀奖,是全省唯一的一个。

  强势推进环境执法 保持对违法排污企业的高压遏制势头

  坚持大胆创新,通过交叉执法、告知执法、即时执法、公开执法、上下联动执法、有奖举报执法、在线监测执法、邀请信访投诉人联动执法等八大执法手段强化执法,其中“环境告知执法”引起了社会最为广泛的关注。继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十一五”期间,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72508次,检查企业数达175731家次,罚没款总额27789万元。其中2010年全市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346件,罚没款总额7006万元,比上年增长41%,行政处罚力度创历史之最。


浙江日报 生态浙江 00021 杭州:生态笔墨,点睛“生活品质之城” 2011-04-18 nw.D1000FFN_20110418_2-00021 2 2011年04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