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创富

现场春到田头问农事

  本报绍兴3月10日电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 荒萌 

  

  今天清晨,空气中还透着几丝春寒,绍兴马鞍镇的滩涂上却忙得热火朝天。种粮大户邵张友正带着七八个帮工,开着四台大型拖拉机忙着平整海涂。

  “这片海涂有近5000亩,元宵过后我们就忙上了。”邵张友顾不得下车,大声跟记者说,最近天气晴好,他们也正好抓住时机平整好田地,撒下复合肥增加土壤肥力。

  有了这片地,邵张友种粮的劲头更大了,估计全年投售订单粮食总量在2000吨左右,将大大超过去年。邵张友告诉记者,去年他就承包了1700余亩的水稻田,为了能有个好收成,他还陆续添置了四台烘干机、两台大型插秧机,还有数台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

  “这些可多亏了省储备粮公司的粮食订单,不仅解除了我们种粮的后顾之忧,还给我们送来粮食预购定金。”邵张友说,今年,他手里又新增了5000亩的面积,省储备粮公司还给他送来了70万的预购定金,“有了这些钱,我打算今年再买两台烘干机。”

  种粮大户有保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据记者了解,浙江今年将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由每亩20元提高到30元;绍兴县还对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机械在原有60%购置补贴的基础上,追加补贴标准提高到购机额的80%。

  在陶堰镇,种粮大户陶夫荣也打算投入50万元在粮食功能区购入两台烘干机,建设一个粮食烘干中心。而除普通农机外,以19.8元每公斤的“舜江源”牌无公害优质大米一炮打响的绍兴民乐粮油专业合作社,去年还投资18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300平米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和6000平米的练苗大棚。

  现在,智能化育秧中心层层叠置的网架上,摆满了正在育秧的秧盘,可为3000余亩大田提供机插秧苗。“按下大棚里的总控按钮,就可以自动完成播种、洒水、喷药。”金银燕向记者演示了水稻育秧流水线的一整套程序。他告诉记者,在智能化育秧中心,通过控制秧苗成长的温度、湿度,最快5天就可以培养出一批秧苗,再放到隔壁的连栋练苗大棚“练秧”,两天就可以下田,不仅省时省事,所出的秧苗也整齐均匀、损耗率低。

  在水稻种子供应上,绍兴县种子管理站除了继续向粮农提供嘉禾218、嘉33等常规优质米种外,还将提供新品种共计七个,储存量比往年也都要丰富,以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浙江日报 经济·创富 00010 现场春到田头问农事 2011-03-11 nw.D1000FFN_20110311_14-00010 2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