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理论视野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

  当前,处于调整中的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世界经济治理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迹象,面临一些难题,这些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整有哪些影响?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世界经济不平衡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世界经济不平衡,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这种新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不断扩张和逐利的结果,是全球产业转移和重新分工中,国际资本和发展中国家廉价要素的结合。在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的情况下,资本、要素和市场的这种不对称分布,很难改变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主要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长和明显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世界经济再平衡需要各国发展方式和治理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来启动消费并逐步摆脱过分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模式,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重大调整,需要大量的投入,也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如不改变现有的以美元为主体的国家货币体系,世界经济不平衡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而改变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面临两难选择。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

  世界经济调整缓慢曲折,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有大的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环境仍会持续面临挑战。我国继续面临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和干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上涨,增大了管理通胀的难度。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整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决策者担心持续加息可能进一步加剧热钱流入,增加国内通胀压力,对国内经济带来冲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虽然央行仍有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的空间,但过分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果不仅有限,而且负面影响也在增大。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主任)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4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 2011-03-11 nw.D1000FFN_20110311_5-00014 2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