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政府采购 公司运作 全民享受

草台班子蜕变记

  “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大力推动城乡基本文化服务均等化,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

  通过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和“文化低保工程”,全省累计送戏下乡8.6万场,送电影102万场,送图书990万册。大力扶持农村自办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的县级以上和乡镇级以上大型文化活动分别超过100场和1000场。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建成设施最多的一个时期,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

  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县级以上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共300余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7个,省级文化先进县42个,“浙江东海文化明珠”乡镇545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431个。

  浙江的县级图书馆、县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85%。持续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农村,基层服务站点达4万余个,其中乡镇覆盖率达100%,村覆盖率达98.5%,建成“职工电子书屋”6000余家,拥有教学辅导、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3支骨干队伍5万余人。

  见习记者 张丽

  记者 陈扬渲 通讯员 于玲玲 

  

  “你们只要去向村里提要求,我们还会再来唱的。”

  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王文宝几乎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接到“粉丝”的电话。这个宁波鄞州区下应街道众兴甬剧团的团长,俨然是一位深受群众喜爱的女明星。

  “元旦期间5天,我们在高桥镇演出,村民们很热情,又是要合影,又是下面、煮年糕给我们吃,现在还经常打电话。”王文宝说。

  众兴甬剧团是一个地道的草台班子,42名成员中有幼儿教师、电工,还有以唱红白喜事为营生的,平时各忙各的,有演出就聚到一起。但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去年演出达到109场,足迹几乎遍及鄞州区所有乡镇,并且还走进了宁波逸夫剧院和上海世博会。

  6年前,王文宝是一个中巴车司机,因为爱好文艺,她辞掉工作办起了剧团。

  “那时候的家当就是一个台和板凳,衣服全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每场演出我们都要倒贴好几百元。”看着曾经兴致高昂的伙伴们情绪日渐低落,王文宝心里没了底。

  局面在2006年开始出现转机,那年3月,鄞州区启动“星光工程”,以基础设施、队伍活动、管理制度等为抓手,开展星级村落文化阵地创建活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陆续开建。设施完善了,王文宝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下应街道采取村企结对的办法,鼓励、引导本地一些企事业单位与创建村结对。王文宝抓住机会,拉来了3.2万元赞助。但她心里很清楚,没有长效机制,解决不了剧团发展的根本问题。

  2009年是王文宝永生难忘的一年,“有一天,我们几个民营剧团的团长被叫去开会,政府说要买我们的节目,以后每演出一场能拿3000元左右的补贴。”

  原来,鄞州区在探索文化惠民时发现,尽管投入了很多财力建阵地送演出,但群众似乎并不买账,而且各乡镇文化资源不平衡,文化财富差距有待缩小。当年3月,以“政府采购、公司运作、全民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天天演”工程启动,鄞州区采取项目招标的办法,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将文化服务承包给专业文化公司,创立了政府与市场联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机制。

  那一年,众兴甬剧团不仅添置了公园、公堂等布景,而且还配了电脑,让唱词清楚地显示在观众面前。条件改善了,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了,剧团的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再也不用担心演得越多亏得越多,大伙儿演出热情高涨。

  到去年9月,鄞州区“天天演”工程已赴基层演出1094场次,受惠观众达120万余人次,众兴甬剧团成为参与其中的一支重要演出团队。

  能给更多的人带去文化享受,王文宝颇有成就感。现在,唱戏、演出已经成为她工作的全部,她庆幸遇上了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代。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草台班子蜕变记 2011-01-12 nw.D1000FFN_20110112_3-00003 2 2011年01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