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地价 及“土地财政”
兰洪海
兰洪海
房价飙涨,地价新高,调控怎一个“难”字了得。过去的一年,北京卖地收入超1516亿元,居全国首位,上海卖地收入突破15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两地卖地收入双双再创历史新高。而在杭州,却出现了庄家看天的“大小年”的“小年”。不过“小年”总量“歉收”单产却“丰收”,亩产都不低。据统计,2010年杭州主城区共推地64宗,比2009年少了52宗;总出让面积约3260亩,同比2009年减少了40%;总成交金额约493亿元,同比2009年减少了53%。
“面粉”涨价,“面包”不涨,除非“面包”缩水了。土地价格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高。作为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价高涨自然难抑房价之高。这就为国家调控房价制造了很大的障碍。
高地价的深层原因,还是地方政府倚重土地财政所致。由于楼市调控,房地产交易方面的税收势必会出现萎缩,卖地款再次承担地方财政老大的地位。土地财政仍然是地方经济的一个支柱,地方政府仍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局。也正是这个原因,一年来的楼市调控,中央、地方、开发商、银行、购房者,多个利益相关方仍在博弈中。
导致地价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土地供应量受到了较大抑制,尤其是宅地供应量萎缩过大。未来商品房住宅地供应不足预期明显,这些促使杭州城市重要区位一些地块创新高。
如此,开发商普遍认为短期内楼市依旧会企稳走高,因此积极拿地,即便高价也在所不惜。投资商为了抢地,地价大涨,愈演愈烈。出让方就势抬高地价,亦有推波助澜之意。
撼山易,撼房价难,撼地价更难。由于地价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利益更具紧密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就更加珍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变现能力,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是土地部门的头等大事。可见土地财政一日不除,房价一日下不来。
与杭州市土地“勾地”拍卖模式不同的是,2010年,北京市将出让方式由拍卖改为招标,并启用同价竞保障房面积的出让方式,为地价下调起到重要抑制作用。同时,保障房配建规模的扩大,以及郊区土地的放量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土地成交价格。这些或许真值得我们土地部门思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