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世界

教师节 期待

  李月红 主笔

  

  开学第一课的读书声犹在,再过两天,9月10日,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我们向教师致敬!

  每逢此时,无论多忙,也许你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通过一条短信,一张贺卡,一封电邮,一个电话,向昔日的老师们道声问候,说声感谢。

  是的,这的确是一个会勾起无数感恩回忆的日子。

  也许是一堂妙语生花的授课,让厌烦书本的你找到学习的乐趣;也许是一句恰到好处的点评,让你犹如醍醐灌顶,手舞足蹈;也许是一次加油和鼓励,让你自卑的心灵萌发出自信的种子......

  而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并不强壮的体魄中迸发出的奉献伟力。无需举例,只看这样一个数据,目前全国有20多万代课教师!他们和在编教师一样教书育人,却因为非体制内的身份,在薪酬、福利、社会地位上仍待公平。

  面对大行其道的物质主义,如果不是基于某种信仰和精神,他(她)们坚持的力量又从何而来?

  因此,在这个教师节,我们首先怀着一份期待,期待自上而下对教育,再多一些重视,再多一些投入。

  我们深知,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奉献,但现代教育的根本支点是投入。对教育,我国历来重视。但恰恰在投入这一点上,部分因为历史客观原因,依然有着不少历史欠账。别的不提,仅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多年未过4%一条,就与大国地位稍有距离。

  也正因此,不久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备受期待。规划要求,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但其实,这个比例也只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不同,“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因此,这个教师节,我们还希望是一次教育创新再思考的契机。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继续践行“教书育人”这一不变使命,传统教育手段和思维都需要与时俱进。

  改变已经在进行中。

  “要学生一整节课都集中精力是很‘苛刻’的要求,教师更应该注意课堂活动设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且,适当时候的‘点心时间’真的很有必要。”在杭州滨兴学校,通过一项名为“教师做半天学生”的活动,老师们找到了教育创新的灵感。

  在本期人文周刊中,我们也记录下了王家军、丁红旗、 冯晓、陈甜、金萍五位浙江优秀教师的教育创新,从他们的实践中,你会看到,“传道授业解惑”可以在谈笑间轻松完成,学问也可以远离“枯燥”的定义,人生的道理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

  而这些都还是开始,令人振奋但仅仅是开始,更多改变仍然迫切,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参与。

  是的,教师节只有一天,但教育攸关千秋万代。在教师节前夕,让我们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歌颂教师,重视教育。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3 教师节 期待 2010-09-08 nw.D1000FFN_20100908_5-00013 2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