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产投”亮相 民资入股超预期
希望借道进入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周钰慧 虞立教
本报杭州7月29日讯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周钰慧 虞立教
民资对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渴望已久,而今天成立的浙江省第一家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产业投资基金——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为广大民资打开了一扇触手可及的大门。
参加该基金成立仪式的企业界人士认为,在前不久国家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后,浙江产业投资基金此时呱呱落地,可谓“生逢其时”。
“浙商产投”在完全市场化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将不断吸收各路资本尤其是优秀民间资本,共同投资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产业。业内人士分析,由此而撬动的巨量民间资本,对活跃一方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资背景,市场运作
该基金的主发起人分别为中银集团有限公司和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前者在香港设立的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参与运作的基金达12支,管理着超过400亿港元的资金;后者不仅经营浙江境内合资铁路、城际及其他轨道交通相关国有资产,还致力于先进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开发。
该基金有着鲜明的国资背景:主发起人“中银”和“铁投”共出资20亿元。但其运作将是完全市场化的。该基金总裁裘政说,基金将秉承“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理念,积极介入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瞄准浙江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中心镇建设等领域。裘政表示,基金将站在产业链的高度,扶持行业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提升。
据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健尔介绍,到2015年,浙江境内的铁路建设总投资约3000亿元,不仅沿线各级财政普遍吃紧,而且省内资本金筹措亦不容乐观。
“希望能通过产业基金这一平台撬动民间资本,从而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缓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筹融资难题。”他说。
民资涌入,上限被“掀”
一些有实力的民企希望藉此进入此前他们鲜有机会介入的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也因此,民资的出资欲望格外强烈。
在今天的成立仪式上,浙江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开元旅业集团和浙江荣盛控股集团等签署了基金投资人合伙意向及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民资的加入使基金超过了50亿元募集上限。不得已,基金只能重新调整各方的出资额。荣盛集团即由原出资10亿元调至8亿元。
而吸收民资,正是该基金的成立目的之一。
与此同时,一些民资项目已抓紧“亲近”该基金,希望获得“被投资”的机会。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表示:“我非常看好这个产业基金,并希望有机会一起合作。”他还透露,该基金有兴趣介入青年汽车已投入巨资研发五六年的清洁能源动力系统。
据省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介绍,虽然目前该协会已有51家创投基金,但“浙商产投”所具有的实力、掌控的资源,都是一般基金无法相比的。今后,随着该基金不断做大,更多的民资有望通过该渠道分享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