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声穿越2500年的绍兴
让歌声穿越 年的
绍兴
链接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
世界合唱比赛(前三届比赛名称为“合唱奥林匹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国际性和代表性的合唱活动。从2000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在奥地利林茨、韩国釜山、德国不莱梅、我国厦门和奥地利格拉茨举办了五届。
世界合唱比赛的主办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是著名的非赢利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德国吉森地区波尔海姆市,其分支机构和办事处遍及世界各地,前联邦德国总统瓦尔特·谢尔先生担任基金会名誉主席。自1988年成立以来,基金会以“MUSICA MUNDI”(音乐萌笛)为品牌,在世界各地举办国际合唱音乐节和合唱比赛。
2010年绍兴将迎来建城2500年。为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绍兴市将与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德国)共同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旨在以独特、创新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魅力、优美的城市风光,展示绍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增强绍兴人民的自豪感、凝集力、创造力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念,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加快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定于2010年7月15日~19日、7月22日~26日分两个阶段进行,截至6月18日,国外已有60多个国家的209支团队、8055名选手报名参赛;国内已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的260支团队、14072名选手报名参赛。赛事活动方案基本确定,在7月15~26日期间,将举行4场开闭幕式活动,组织20个组别500余场合唱比赛,举办近百场各类音乐会、晚会等演出展示活动;还将组织优秀合唱团队赴上海举行“世博合唱节”活动。世合赛开幕式与建城2500年庆典晚会整合进行。
——写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即将开幕之际
2500年的文化底蕴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之称。
在绍兴,每一条古街都有她独特的历史,每一个台门都有她精彩的故事,每一座古石桥都有名人的足迹。
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嘱大夫范蠡“立国树都”,按“坐西朝东为尊”的周制,依山水形势、据四达之地而建绍兴古城。公元前221年,改设会稽郡;公元605年,会稽郡易名为越州;南宋时两次成为陪都;公元1131年,升越州为绍兴府。
有两幅图最能代表绍兴古城的辉煌历史。一幅是清光绪年间《绍兴府城衢路图》,现刻于城市广场大善塔附近的地面上。人们看到,这幅地图中的绍兴古城,气势恢宏,布局完整,“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特色尽显其中。
另一幅是最近拍摄的卫星遥感的绍兴地图。与刻制在广场上的地图以及古史料相比照,人们惊奇地发现,2500年前勾践建城至今,虽历经沧桑,几经兴衰,但绍兴城址格局基本未变,历史文脉绵延一贯,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据考证,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只有两个。
一座城市,2500年城址不变,这是历史的奇观,更是文化这一精神力量历经风雨而不衰的见证。
2500年,绍兴这座古城,孕育了许多闪耀中华历史星空的名人。勾践、王充、嵇康、王羲之、谢安、贺知章、陆游、徐渭、王阳明、秋瑾、徐锡麟、蔡元培、鲁迅、马寅初、钱三强、竺可桢……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照亮后人。据记载,自唐以来,绍兴获取进士以上功名者,多达2235人,宋、明、清三代共出文武状元27名;今天,绍籍两院院士就有64人。
千年古城,养育了这些“名士”,更生长出了越剧、绍剧这样的艺术奇葩。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水城风情节、第七届艺术节……浓郁的节会氛围让文化渗透到越来越多的绍兴人生活方式之中,成为他们心灵深处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正如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冈特·铁驰所言:“悠久的文化适合合唱这一音乐艺术的发展。我们的选择就是基于这一点。”
再过20天,2010年7月15日,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将在古城绍兴唱响。
这将是一场现代与古典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在激情似火的7月,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余名歌手,将与建城2500年的绍兴同台欢唱、踏歌同行,携手向世界献演一场赏心悦耳的音乐华章。
世界合唱比赛,让世界进一步了解绍兴,也让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更自信地走向世界。
我们参与
我们歌唱
我们快乐
“大合唱”已经开始
事实上,世合赛尚未揭幕,绍兴已率先“放开了喉咙”。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的合唱,更是一场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大合唱。
从5月份以来,每周两个晚上,绍兴一中初中部,1000多名市级机关干部一词一句地学习英语对话。当地媒体每天刊登中英文日常对话,供市民学习。
为世合赛服务的志愿者,成为大学生一种难得的荣耀。不但绍兴本地高校的大学生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有许多远在外地高校的大学生,也满怀希望地打来电话,发来邮件,要求在暑假期间,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世合赛服务。
老师们也热情高涨。来自全市20多所学校40名本土英语老师摇身一变,将成为世合赛主持人。从4月开始,这些准主持人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培训,不仅学礼仪、乐理,学习英语专用术语,还学习临场应变能力。
加入世合大合唱的,还有旅游部门和宾馆酒店。最近,绍兴市旅游部门带着第六届世合赛吉祥物“合合”,和绍兴的“四美”(美酒、美剧、美文、美食),分三路去全国10省市“吆喝”。既推介了世合赛,又宣传了绍兴2500年的灿烂文化以及绍兴全城旅游的城市形象。开元名都大酒店分别与绍兴中专、绍兴市高级中学和绍兴一中分校三个合唱村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将以五星级的酒店式管家服务,满足每一位参赛选手的日常住宿要求。
而参加比赛的绍兴本土合唱团,更是加紧练兵。曾在上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得过金奖的绍兴文理学院合唱团,专门请来了中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为他们谱写了一首参赛曲目《古城情怀》,并亲自到绍兴指导排练。
成立于2003年的卧龙合唱团,曾拿过浙江省声乐综合大赛金奖和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这次为再夺好成绩,也天天紧张排练。
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借助世合赛的来临,又掀起了新的高潮。街头小巷,亭台楼阁,河边林间,到处都能听到动人的歌声。
吉祥物“合合”
“合合”以绍兴市花兰花为原型,通过卡通手法创作而成,兰花寓意花中君子,既体现绍兴,又体现鸟语花香,突出合唱比赛的美好气氛。“合合”主体色彩为绿色,清新生动,充满活力,洋溢着热情和奔放。在姿态上, “合合”展开双臂,以欢迎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合唱爱好者齐聚绍兴。
从名称来讲,“合合”寓意“合唱、合力、合作”,代表两层意思:一是充分体现了“参与就是至高无上”的合唱比赛宗旨;二是寓意着和平,象征和谐,传承着绍兴2500年的文化底蕴和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独特魅力。
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前后,“合合”将作为一名使者传播世界合唱比赛的理念与精神,把和平、友谊、团结、和谐和欢乐带往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我们最诚挚的友谊和最美好的祝愿。
世合赛,绍兴准备好了
始于2000年的世界合唱比赛,有着合唱界“奥林匹克”之美誉,从2000年奥地利林茨举办第一届起,每两年举办一届。2002年的韩国釜山,2004年的德国不莱梅,2006年的中国厦门,2008年的奥地利格拉茨,世界合唱比赛把来自不同种群、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用最美的歌喉唱响和平和友谊。
2007年,古城绍兴加入了申办2010年世合赛的行列,经过多方考察、选择,绍兴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便捷的现代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赢得了2010年世合赛主办权。
但绍兴毕竟是个地级市。对从未举办过如此大型赛事的绍兴来说,办一场由发达国家设定标准的世界合唱比赛,绝非易事。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合唱团、2万多名参赛选手(包括近万名“国际选手”)参与。比赛场馆、餐饮住宿、道路交通、安保防疫、志愿者招募……任何一项,都是艰巨挑战。
而且,在绍兴接过世合赛的会旗不久,一场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以纺织为主导产业的绍兴首当其冲。
但绍兴没有退缩。从去年下半年起,绍兴市拉开了“迎千年盛典、办合唱比赛、创文明城市”的帷幕,全市进入了“世合赛时间”。
为履行向全球做出的庄严承诺,绍兴市广泛开展了“六个城市建设”:打造文化之城,推进文化繁荣;打造靓丽之城,优化市容环境;打造礼仪之城,推动文明服务;打造温馨之城,拓展志愿行动;打造畅通之城,整治交通秩序;打造平安之城,加强社会治安。一场全市参与的场馆建设、艺术组织、旅游接待、安全保卫、卫生防疫、道路施工、环境改善战役全面打响。
到目前,1主9副共10个比赛和演出场馆,已按要求陆续进行改造完善,完工在即。从去年寒假开始对7个合唱村的房间设施、安全消防、水电管网和食堂后勤配套等实施改造,现已基本完成。
接待服务方案也已落实,对参加世合赛的每个合唱团实行一团一车接待模式,统一安排一辆车,配备一名服务组长和一位志愿者(翻译),实行组长全团全程负责制,目前,2011名志愿者、400名副科以上干部已经到位。组委会还与50多家宾馆签约,控房2000多间;与全市18家旅游包车企业签订车辆租用意向书,征集车辆450辆,并预备100辆公交车。
城市形象也在发生变化。总投入1.5亿元的城市立面改造,即将完成;持续进行市容环境秩序和市场经营秩序十大整治行动,效果已经显现。对每个绍兴市民而言,世合赛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有美妙的音乐和歌声,还有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变。
绍兴,已经为世合赛做好了准备。
纵情合唱
自信来自发达的经济
绍兴在欢庆建城2500周年之际,举办世界合唱比赛,体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自信与底气。
这里,诞生了民营经济的绍兴模式,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拥有领跑全国的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民营经济为主、轻纺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200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和省委“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7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3%;财政总收入298.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这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4元,位居长三角前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026元,分别增长9%和9.8%。
这里,来自美国、日本、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办厂,总数超过4600家。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
这里,还闪耀着一张张城市金名片: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等,还获得过联合国中国人居环境奖。
进入2010年,绍兴又开始了突围之后的新跨越,正式启动了滨海新城开发建设。规划中的滨海新城,东与宁波余姚接壤,南至上虞市、曹娥江及绍兴县,西界杭州萧山区,北临钱塘江,总面积近500平方公里。绍兴将在这里发展包括纺织为主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区、国际纺织制造中心,以高新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工业新城区和现代化综合物流枢纽,此外还包括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城区。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让绍兴有能力举办如此规模浩大的世界级比赛。世合赛的筹备、举办,也将印下一座古城融入浩荡世界潮流的坚实足迹。
志愿者动员誓师大会
奥运冠军孟关良受聘为志愿者形象大使
倒计时200天,市民踊跃签名
收获的将是文明
让世界合唱比赛,与2500年城庆一起举行,与创建文明城市一同起舞,不仅能让起源于西方的合唱比赛,增添几分古色古香的东方气韵,而且这种文化交流带来的新气息、新感觉,也能激发起一个千年古城的青春活力,使之古而不老、基业常青。
绍兴虽是一座千年古城,但由于长期处于封建闭塞的农业社会,接受现代文明的时间不长,在不少市民中存在一些陋习,与现代文明存在距离。借世合赛的机遇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是绍兴承办世合赛的一个重要目的。
今年来,绍兴有关方面开展了提升公共文明水平的“六大行动”,特别是对交通整治和市容、卫生环境整治,力度空前加大。当地的报纸,史无前例地每天在头版刊登交通违法曝光台,促使市民遵章守法。
市民的微笑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最近,绍兴市有关部门在全市征集2500张笑脸,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响应。一张张笑脸,连同一个个故事,让古城充满温馨。
绍兴古城2500年沧桑起伏告诉人们,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命脉,文化兴则城市强,文化衰则城市弱,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城市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为此,绍兴把办合唱比赛与迎千年庆典、创文明城市连在一起,除了纪念和传承,更多的是在为锻造现代人文精神添加新的“合金元素”,使古城多一点开放意识,多一份兼容并包的精神,多一种刚柔并济的性格,多一份内外兼修的气质,用更强的“软实力”开拓未来,续写千年文明的新篇章。
当7月15日世合赛拉开大幕,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踏歌而来,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歌喉,放声歌唱、传情达意时,这将是一幅何等绚烂缤纷的欢腾画面。我们期待,多年守望古城的人们在大开眼界之余,或许会迸发出思想火花和行动激情,在全球化浪潮中激流奋进,推动“创业创新”的前进步伐,在转型升级的舞台上“华丽转身”!
会徽
1.会徽的创意都来自中国象形文字“雧”和“樂”。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象形文字跨越千年而不变,它是超越时空的文字系统。在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汉字体现了它独特的延续性和文化魅力,而在会徽中使用汉字造型,也恰恰体现了世界合唱比赛求同存异的精神。
2.汉字“集”的繁体字是由三只鸟和一棵树构成的,“雧”含有集中、汇合、一起的意思。而会徽图案造型又可联想到汉字 “乐”的繁体字,“樂”含有音乐、歌唱、快乐的意思。“集乐”相连与合唱及合唱活动意思相契合。
3. “雧”字的上半部分的造字原意是很多只鸟,三在中文中是“多”的意思。下半部分的造字原意是树木的意思,整个字表示群鸟在树上歌唱。树在当下有丰富的寓意,主要有家园、绿色、和平、和谐等意思。树的根连着大地,“木”的一撇一捺构成弧线象征同一个地球。“木”字的变形像一个合唱指挥。
4.鸟为古越图腾。古籍文献早有“会稽鸟耕”的记载。越国青铜鸠杖、铜屋模型等著名文物,亦可佐证。
5.会徽图案下方的文字造型中嵌入了一段城墙,寓意为2010年绍兴建城2500年和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有着天作之合的缘分,使有着2500年城市史的绍兴在会徽中得到充分体现。
6.会徽具有文字和图画的双重性质,直观易懂。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主题歌
心之约
有笑容不陌生,为快乐而相拥,
每颗心不普通,为了梦而跳动;
因为爱才相逢,有更多的真诚,
来吧朋友,为感动来歌颂。
相约绍兴唱出我的心声,
相约绍兴唱出爱的永恒。
水城乌篷
古城新姿
合力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