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50版:世纪十年特刊

8年走向小康路

  王国锋 

  

  8年前,浙江省历时3年的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根据报社安排,我们采写了《浙江全面完成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报道。8年后,再次翻看这篇稿子,心中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为,这8年来,浙江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告别贫困,迈上了奔小康的新征程。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省农办当时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的孙飞翔处长的一番话:“这个题材太重大了。你们在记录历史,应该深感荣幸啊。”

  上世纪最后的10年间,贫困宛若潮水,以最快的速度从浙江退却。1998年,浙江一举摘掉了8个县的“贫困帽”,中国第一个没有“贫困县”的省份由此诞生。不过,没有了“贫困县”,最后的“贫困”仍盘亘在100多个山区乡镇。为此,浙江启动了“百乡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100个贫困乡镇,力争到2002年底全省贫困乡镇普遍脱贫。

  期间,我曾多次跟随省内外专家考察扶贫工作。他们对浙江“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的思路给予高度肯定。在许多人看来,浙江这样一个财力充沛的省份,要解决百来个乡镇的贫困问题并非难事,“牛身上拨根毛”也能肥一片。但浙江并没有采取这一简单的扶贫思路,而是在开展“输血”、“造血”式扶贫的同时,把更多心思花在探索一系列治本之策上,实施把农民从高山深涧转移出去的“动人”扶贫,从而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专家们说,浙江的扶贫攻坚闪耀着体现市场经济精髓的理性光芒,展现了全新的扶贫“方法论”。

  武义俞源乡九龙山村原本是个贫困村。1996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曾到这个村蹲点采访过,当时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仅380元。从高山上搬迁下山后,这个村改名为新九龙山村,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学堂、盖新房,农民就近打工,人均年纯收入翻跟斗般增长。原本村里七大难中的“小伙娶亲难”也迎刃而解,当时的一场集体婚礼,还成了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岁月荏苒。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浙江的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继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后,浙江省又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将扶贫任务从主要消除区域性绝对贫困转到主要消除区域性相对贫困;2008年起,又作出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重大决策,将扶贫对象从区域性的欠发达乡镇深化到阶层性的低收入农户,扶贫途径从重点推进到全面发展。

  8年,弹指一挥间。去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农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的省区。而正是得益于扶贫开发战略的不断提升,浙江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一道,踏着铿锵的步点,向着“户户小康、人人小康”迈进。


浙江日报 世纪十年特刊 f0050 8年走向小康路 2010-06-25 nw.D1000FFN_20100625_10-f0050 2 2010年06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