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从心开始
——重大主题报道《这个时代的荣辱》如何入耳入脑
吴秀笔
吴秀笔
如果说“先进性教育”的指向是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的话,那么“社会主义荣辱观”关于“八荣八耻”的建设,是指向全社会公民的。因此,一直以来将社会大文化事件纳入并进行创新突破的钱江晚报人文报道,自然把它列入了《先进性教育的民间期待》的“姐妹篇”设计和架构。
我们认为,相比“先进性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合适用于人文解读进行报道,因为它与每个人的行为、处世、生存、变迁相互缠绕。
《这个时代的荣辱——荣辱观与价值体系建设特别报道》就是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影响了当代社会风气”、“当代社会的是非观是否模糊”等命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呈现入手,以专家访谈、人文解读、百姓说法以及调查专访多种新闻形式,剖析当代社会的道德困境和荣辱细节,提出并验证一个命题:荣辱观及价值体系建设并非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它关涉每一个小人物的生活,关涉每一天的无数细节。
是非观和荣耻观交锋碰撞的大事小事,老百姓几乎天天碰到看到,如何不唱高调,以小切口见大命题,编辑思路即系列报道的构成很重要。《这个时代的荣辱》就是从个人的切口进入,试图与每个人的价值尺度来一个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我们首先确定了“朴素”、“讲真话”、“讲实在话”的民间叙事基调,从多方面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当代意义和它的人文内涵:“荣辱观的当代语境”、“什么影响了这个时代的风气”、“一个人荣辱交锋的一天”、“不知荣辱人会怎样”、“我身边的荣辱”、“荣辱教育的人文意义”等。记者通过对专家学者和众多百姓的“真心话”采访,采集各种民间声音。
我们的报道试图向大家在急着奔富的单一财富比拼中,有个暂停思考的提醒:如果缺失了荣辱观,社会的信仰、价值标准和风气又会变成怎样的境况?在今天,为什么很多人的内心需要荣辱观的梳理?以及,这种梳理在推进和谐社会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必要性、迫切性和人文意义?
作为一个特别策划,在版面上,我们不仅投入了8个版的体量,而且还采用大量精彩的“荣辱观宣传教育”民间设计的公益广告,使版面效果更具民间性和亲和力。
整组报道,切入方式亲切朴素,民间语录实在而不乏哲理,专家人文解读清新而不失厚重感。又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了一条重大主题与可读性很好结合的报道新路。
更重要的是,《钱江晚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报道并没有因此停歇,而是从3月下旬一直延续到当年年底。从2006年3月24日起,我们还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报道,如“清明,从先辈身上追思荣辱观”、“演艺圈也要知荣知耻”等。这些报道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选取老百姓生活中的荣辱碰撞细节,从个人榜样、教育界、文化界等角度对荣辱观进行了感性和深度的报道,使宏大的主题报道和叙事变得找得到,对得上,谈得热,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