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环境 “体检”报告
本报记者 吴妙丽 通讯员 吴涓
最新的浙江环境“体检报告”日前出炉。
省环保厅即将发布的《2009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让我们对自己的家园保持清晰的了解。
在去年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9%的同时,我省的环境状况会否因此发生变化?
公报显示:去年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好转。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0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我省生态质量总体评价为优,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数据:去年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61%和5.3%。
河流污染仍严重
报告显示,全省江河干流水质总体基本良好,但部分支流和流经城镇的局部河段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运河、平原河网和城市内河污染仍然严重;湖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据八大水系、运河和湖库的171个省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74.9%的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尽管已经比5年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但我们不能忽视,仍有占比17.6%的Ⅴ类和劣Ⅴ类水今后需要大力治理,告别黑、脏、臭。
作为我省最大的水系,钱塘江的Ⅰ~Ⅲ类水断面数超过7成,其主要污染河段为金华江、东阳江、南江、武义江和浦阳江浦江段。此外,曹娥江水系的新昌江下游、甬江水系的奉化江、椒江水系的永宁江、东苕溪的青山水库都属于污染河段。曾严重污染的鳌江目前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从5年前的0%上升到25%。运河、平原河网均有超过90%的断面不能满足功能要求。
大部分城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去年11个设区城市26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1.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87.1%。
水,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些喜忧参半的数据再次提醒我们:要“毁”掉我们的河流很容易,但要重建生态却是个艰难、漫长的过程。治理水环境,必须坚持不懈;保护水环境,更是义不容辞。
近海有点“富态”
报告显示,去年我省近岸海域的“健康”状况有点不佳,水质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影响,海域水体总体属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所监测的4.7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中35.9%为劣四类海水,16.9%为四类海水,13.5%为三类海水,15.7%为二类海水,18%为一类海水,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略有下降。这是一种警示:沿海地区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海洋排放,正使水域富营养化进程加速。
各沿海城市近岸海域中嘉兴近岸水质最差,100%为劣四类水质;温州近岸水质相对较好,优于二类的海水比例超过50%;重要海湾中杭州湾和象山港为劣四类水质,三门湾劣四类水质占30%,乐清湾为四类水质。
人们高度关注的海洋生态灾害赤潮,去年浙江近海共发生24次,其中有害赤潮9次,累计面积约230平方公里;超过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1次;赤潮高发期集中在4月-6月。与上年相比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面积减少近60%,未对我省海水养殖造成直接危害,也未发现海产品遭受赤潮毒素污染。
城市的喜与忧
去年,我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7.6%,全省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近11平方米;县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9.6%,污水处理率77.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4%。
空气质量总体良好,96.9%的省控城市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仍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比上年略有下降 。11个设区市全年的Ⅰ-Ⅱ级空气质量天数均达到85%以上,除杭州、宁波和绍兴外其余各市均达到90%以上。
酸雨仍让人头疼。全省平均酸雨率为92.8%,比上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32个省控城市中有24个为重酸雨区,其余8个为中酸雨区。从对降水化学组分的分析看,属燃煤燃油过渡型酸雨。
这表明氮氧化物对降水酸化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汽车大幅增加致使汽车尾气的污染在加重。去年,省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我省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中杭州市淘汰“黄标车”2.2万辆,主城区实行了区域限行,温州市建成无黑烟公交线路26条。
城市仍然显得有些“喧嚣”。报告显示,全省城市总体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好至轻度污染水平,生活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仍是主要噪声源,施工、交通和工业噪声平均声级相对较高。衢州市、舟山市和宁波市相对更“安静”些。
需要关注的是,去年,城市废气中烟尘的排放总量比上年增加了7.90%。
环境与气象研究提上日程
此次报告首次将气象也纳入观察范围,这说明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关联度正日益受到重视。记者从多个部门获悉,我省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比如灰霾治理的课题等。
从报告中我们发现,去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8.0℃,较常年偏高1.1℃;全省平均高温日数28天,比常年多10天,丽水最多达56天。年平均降水量1419.4毫米,接近常年;全省霾的平均日数47.5天,比上年略少。气温已连续13年偏暖,降水连续6年偏少。全年气候异常多变,年初持续少雨,温州、台州沿海局部地区和海岛出现水资源紧张。
对于城市人感受越来越明显的霾天气,去年以湖州、杭州地区及金衢盆地分布最多,在100天以上,其中杭州最多,为160天。东部沿海、丽水及淳安、开化等地较少,在40天以下。霾的出现以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2009年全省出现轻度影响的霾天气占总数的86.5%,中度影响占11.6%,重度影响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