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志愿填报四大误区
避免志愿填报四大误区
特邀专家 衢州学院学生处处长 郑文山
填报高考志愿,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科学合理的填报志愿将大大增加你被成功录取机率。高考填报志愿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考虑的环节或细节很多,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填报失误。因此,志愿填报是一件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头疼”的事。对于填报第三批自愿的考生尤为关键。
根据笔者了解,高考填报志愿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咨询误区
填报志愿应从咨询开始,每年填报志愿期间,笔者接受考生和家长咨询时,被问得最多的就是“我能进你们的X专业吗?”、“我考了X分,请问录取您校有几成把握”、“你们学校的分数线是多少?”几乎每个考生都想从咨询人员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其实,这些问题,在预录取结束前招生人员都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这样不但白白浪费了咨询的机会,有的反而还产生误解,以致志愿填报失误。因此,考生及家长在高校咨询中要注意提问方式,注重沟通技巧,以达到有效咨询的目的。在此我们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咨询时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如多用“什么”、“怎样”、“如何”,而尽量避免使用“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
误区2:理解误区
尽管今年已经是我省高校招生实行“平行志愿”第四个年头,但是很多考生及家长,甚至一些高中老师对“平行志愿”的特点及填报时应注意的问题不是很了解。每年在录取过程中,都接到类似的电话。有的考生和家长认为被A院校退档后,应该录取B或C院校,其实平行志愿投档是依据考生的考分和志愿表中所填高校A、B、C、D、E的次序依次检索投档。投档前,5个平行志愿都有效,进档后,其他4个平行志愿都失效。例如,某一考生一旦投档给A志愿高校,他的志愿表中B、C、D、E四个志愿立即自动失效。每个考生在某一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已投档给某高校而又被该高校退档,就只能等待这一批征求志愿。
误区3:录取误区
实行“平行志愿”降低了考生填报的风险,但风险依然存在。现行的录取方案是高校招生计划数略小于投档数,投档比例一般为1:1.05。因此,有一定数量的考生被投档后有可能又被高校退档。退档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些考生一心向往热门专业,如我校的师范类和外语类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都过于集中,而考生又拒绝专业调剂,导致很多高分考生也落榜。2)填了体检受限专业且专业不服从。如色弱患者不能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3)忽视高校招生章程。有些高校在章程中会指明对某些专业有身高要求或者男女生的招生比例;还有一些专业对外语口试、英语等单科成绩设定最低录取标准。因此,为了尽量减小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在志愿表中“愿否调剂录取”一栏中要明确表示愿意专业调剂。
误区4:“就业”误区
一般而言,考生尤其是家长比较关注毕业后就业问题,这的确很重要!应该问!必须问!但事实是考生或家长仅仅了解了学校或专业的就业率,至于就业去向、就业层次和就业待遇等就业质量指标往往忽略。浙江省高校就业率普遍在90%以上,就业率高低应该说不是问题,但不同专业的就业质量相差悬殊。因此,考生或家长朋友要深究“就业”问题。同时,在考虑就业时,一方面注重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要遵循个人兴趣、理性分析专业的冷热度。
针对以上种种误区,建议考生或家长朋友:
1.在填报志愿前咨询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充分利用各种咨询途径,重视面对面的招生现场咨询会,最重要是带着问题来交流。并多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迫使招生咨询人员作出相应回答。
2.考生要对所填报省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相关学校和专业情况有详细的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要因为盲目而填报失误。如条件允许,可以亲临高校实地察看和交流。
3.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考生应该立足自身,准确定位,避免盲目从众、冒险、虚荣、保守等心理;把握好梯度。
4.在志愿填报时,务必填写准确的联系方式。届时,或许有学校来电话征求“不服从”自愿情况,争取多一次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