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学民主立法的强劲脉搏
浙江地方立法三十年
编者按:1979年12月18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设立,迄今已走过30年历程。在省委领导下,历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今起推出一组报道,反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稳定的保证。
立法工作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从初创探索到发展提高,从规范完善到不断成熟,30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时代脉搏,地方立法进程与改革开放、国家立法进程相协同,与浙江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为全省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成绩斐然,从探索到稳步前进
截至2008年底,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616件,其中,制定法规360件,批准杭州市、宁波市地方性法规和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256件……这是近30年地方立法的“成绩单”。
省人大常委会的发展历史上,这个日子值得铭记——1979年12月19日。
那一天,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首次行使地方立法权,通过我省地方立法史上第一件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县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试行细则》,由此拉开我省地方立法工作的帷幕。
“摸着石头过河。”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浙江30年地方立法可分为3个阶段。1979年至1986年是我省地方立法的初创和探索阶段。1987后,我省高度重视经济立法,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一大批规范市场主体和经济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规,我省地方立法进入“快车道”。1998年至今,省人大常委会以提高立法质量为重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经济立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领域立法。
目前,我省立法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体现以人为本和富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率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
创新不断,多项立法走在前列
创新,是立法事业不断前进的源泉。
30年来,我省的地方立法,把准时代节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立法创新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和完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改革和发展新举措,多项立法走在全国前列。(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全国先行探索计划生育立法,并在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史上第一次进行立法解释。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精神损害赔偿、垄断行业的责任等热点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创新性规定,被称为“中国最保护消费者的法律”。
我国第一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在浙江诞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效益。
……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国创造了一个个创新立法的典型。
我省许多法规中还有不少创新性规范、创新性内容。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立法中的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制度、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立法中的拆迁房屋评估制度、村经济合作社组织立法中的合作社证明书制度等,不仅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经验。
开门立法,民智民意充分涌动
让法律法规充分反映老百姓的心声,让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有可能在立法中闪光。30年来,我省民主立法的大门越开越大,不少立法工作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0年7月29日 ,我省第一次立法听证会——《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听证会在杭州举行,这也是《立法法》颁布实施后全国范围内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立法听证,激发了全省公民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不断畅通。
2002年12月,由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办的“地方立法网”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一家由省级人大主办的地方立法方面的网站,被誉为“永不落幕的立法听证会”,为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打开了一扇大门。
2004年起,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年登报并通过网络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将公众提出的相对集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制定年度立法计划的重要参考,在立法工作源头上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提高立法决策的科学性。从“做题目”到“定题目”,公民参与立法环节的提前,这是一个跨越,也是民情、民智、民意的更好体现。
率先在全国网络视频直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率先在全国建立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率先在全国组建地方立法专家库,创新法规草案论证工作机制……在一次次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中,浙江百姓提高了民主意识,推进了民主实践。
一滴水反射太阳的光辉。浙江地方立法30年发展历程,是我省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立法30年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在社会主义民主理念深深扎根的浙江大地,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脉搏越发强劲。
本报记者 袁艳